少司命的視覺結構與意涵建構
請點這裡播放完整曲目!或點選下表中的指定曲,再按歌名旁的收音機播放。
統雄其他音樂詩歌劇作品試聽 歡迎點歌
第一幕 |
東皇太一 |
雲中君 |
湘君 |
湘夫人 |
大司命 |
少司命/少司命專題 |
|||
第二幕 |
東君 |
河伯 |
山鬼 |
國殤 |
禮魂 |
幕後故事 |
漢楚同源 |
九歌是漢楚同源、多元中華的輝煌遺產之一。
九歌也因龐大體制產生了爭論不休的問題:為何「九」歌卻是 11 首曲子?演出的目的是什麼?詠唱的對象是誰?神祇的職掌為何?是男是女?作者是誰?版本傳抄是否有誤?…
我不想參加其中的考證與辯論,而從知識美學,對九歌的再創作性詮釋,其中各曲的主題分別是:
《東皇太一》 祭迎天帝眾神
《雲中君》 詠月神
《湘君》 詠虞舜:充滿矛盾的帝王祖靈神
《湘夫人》 詠娥皇、女英:虞舜的二妃祖靈神
《大司命》 詠命運之神兼冥王
《少司命》 詠愛育之神兼冥后
《東君》 詠天帝兼太陽神
《河伯》 詠河神
《山鬼》 詠女性山林精靈
《國殤》 詠陣亡戰士
《禮魂》 祭送天帝眾神
九歌之「九」固然可以解釋為「多」,即對「眾神」的謳歌。但我仔細觀察其結構,頭尾是對「祭典」的敘述,剩下剛好是「九」篇對神祇的描寫。倒數第二的國殤,是一群烈士魂,所餘八位剛好是四對:日(東皇太一、亦即東君)與月(雲中君)、帝(湘君)與后(湘夫人)、死(大司命,不死之靈)與生(少司命,愛與生育),以及河(河伯)與山(山鬼),完整的反映了天地與祖靈所構築的神界。
我我感受到的九歌是宇宙宗教觀、情歌、人神關係、以及演生出來對生命各種向面的詮釋樂章。有與希臘神話一般的文化、思想、創意的歷史價值。
我在1970年代於臺大就讀時,陸續發表過:東皇太一(天祭)、雲中君、大司命。
九歌的原詞一般人不大可能聽得懂,也不易引起共鳴,所以必須全部重寫,並加上副題。這也是艱鉅的工作,比我寫其他的歌劇,更難獲得推力,因為種種障礙,至今全本尚未寫完。
九歌的來源可能包括了遠古民歌、祭祀歌舞、與屈原的加工再創作。屈原曾經長期擔任「三閭大夫」一職,所以古籍中的三閭大夫亦特指屈原。三閭大夫為楚國特有官職,執掌「祭祀」及楚國公族(屈氏、景氏、昭氏)事務,其職能與中原的「宗正」職能相當。「三閭大夫」必須熟悉「祭祀」相關事務,所以我接受《九歌》與屈原有關。
大司命與少司命
大司命與少司命是陰間冥界的帝后,但當時楚國的冥界觀念,和後代信仰、甚至西方文化很不相同。
其他文化的冥界,是個森羅可怕的地方;但楚的冥界只是充滿繁花香草、林泉車馬的另一個國度。
大司命與少司命的轄區,與其說是陰間冥界,不如說更像天堂。不過,西方文化中要經過許多戒律、犧牲才能去的天堂,對楚人說,卻只是從容必經的旅程。
我寫少司命是「愛育」之神,不是「愛慾」的筆誤,因為少司命同時負擔生育與人類繁衍的重任。
在原詞中少司命有 2 個非常強烈的互斥形象:一是在出浴中的、身材姣好且似乎傳出裸香、令人不得不遐想的。
而另一個:是一手持長劍、一手抱嬰兒,有如勇猛保護幼獅的母獅,令人不得不畏懼。比諸西方的各女戰神,從神話的雅典娜、歷史的自由女神,乃至同樣藝術創作出來的革命自由女戰神…後者只有形象的勇武、卻沒有母性的慈輝,比起少司命「婦人弱也,為母則強」的意涵,差了許多靈魂的震撼力。
少司命的視覺建構:結構與動力
與自由女戰神的比較
少司命的傳統國畫造型
少司命的這張畫作很寫實,但我覺得應有的意涵內勁、與應具的震憾動力未實現。
法國自由女戰神造型
《自由女神領導人民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畫作,是法國浪漫主義畫家 Eugène Delacroix 為紀念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作品,收藏於巴黎羅浮宮。在欲表達的故事意涵深度其實不如少司命,但這幅名作發揚出了震憾動力的氛圍。另一位法國女戰神貞德(Joan of Arc),於1453殉國,她的畫作就比較保守。
視覺結構、動力與色彩建構的差別
除了意涵,兩幅畫作在視覺建構上,更重要的差別在那裡?
就是「視覺結構」「視覺動力」!
視覺結構、環境範圍構圖方面,少司命是傳統的「天高地薄」,適合仕女圖的幽雅恬淡;但少司命不是仕女,這樣的表現把她撕毀了一半。同時,景深較淺,略呈平面化而顯靜態。
而自由女神採用金字塔式的三角構圖,擴大了景深,遠景利用巴黎聖母院的「定場」,表達了故事的地點是在巴黎。畫的「質量中心」是戴著象徵自由的弗里吉亞帽、坦胸露出女性特徵雙乳的自由女神,她右手上揚,揮動著象徵革命的紅白藍三色旗,面向右側後方,號召身後的人民起來革命。女神踏屍而行,天薄地厚、在視覺上原本不穩、卻創造了向前景衝下的動力。兩人的腳部也決定立體的動作,少司命丁八而立,自然靜止;自由女神卻是邁進前傾。配角與場景物件的設計,也烘托了兩圖不同的氣氛。畫的左側她望的方向,是一群手持武器向前沖的人民。在自由女神的左側,主配角是一個舉著右臂的小男孩,戴著帽子,身背挎包,雙手各拿著一把手槍。這個矮小的選擇非常重要,是「對比設計」最重要的展現,也有不分長幼的寓意。
另外,在色彩創意上,自由女神的對比運用功力也比少司命高一籌,由於故事主題,包括了紅白藍三色革命旗,所以也在畫面的其它地方「模進」這三種顏色。最明顯的是伏跪仰望自由女神男子的衣著:他的紅色腰帶、藍色外衣、以及其中露出的一截白色內衫,恰好重現了三色旗的顏色排列。
另外,配角與場景物件的設計,也烘托了兩圖不同的氣氛。
注:自由女神名為 Marianne,是法國民間自發的國家象徵,以女性的「共和」,表達對男性「王朝」的反動與革命。
Amanda Palmer - Machete
更像屈原心目中的少司命
Amanda Palmer 的歌曲 “Machete開山刀” 海報,意外的卻展現了少司命的意涵。
Amanda Palmer 在演唱「Machete 開山刀」一曲的造型,與我想像中、或許即屈原心目中的少司命,在結構、意涵、與動力上都近似。
秦時明月的少司命
至於大陸第一部 3D 動漫與電視劇「秦時明月」中的少司命,只是借用名稱與想像力,與九歌的文化意涵,已經完全沒有關聯了。
不過,大陸第一部 3D 動漫,原始創意卻來自臺灣企業家、兼武俠小說家溫世仁的同名系列小說,也算另有深意。
在先周時期,美女兼將軍似乎並不稀奇,最有名的就是婦好,他的皇帝老公完全靠她東征西討打天下。
少司命,如此充滿男性意志力、戰鬥力的性感美女、堅強母親,有點像現代的科幻動漫女戰士,卻又是熟女面容,也是非常難以重現。
幕後故事
我在高中時,對九歌有了模糊的意念。讀大學時,完全迷上九歌。適逢受到「臺大詩詞曲之夜」邀請演出,本來想表演小品「關鴡」,後來轉念乾脆推出重新詮釋的九歌歌劇,並由國樂團和合唱團聯合演出。
如果是個人演奏、演唱,沒有什麼問題;一旦決定以正式編製樂團的演出,必須準備總譜、分譜、組織樂團、合唱團、協調排演,…各種資源需求門檻高。
幸而,我遇到兩位積極認同我作品的團長,我寫好總譜後,他們接手抄分譜,再交給各分部,合唱團有4部,樂團又有分絃樂部、管樂部、打擊樂部,部下因吹、彈、拉、打不同而又有小組,各部、組 Leaders 都非常參與幫忙,我才能分別順利參加部練、團練,最後才能在極為緊湊與有效率的情境下,完成指揮與演出。
作者在「臺大詩詞曲」之夜,指揮自己的創作作品「九歌」。 |
在沒有一毛錢經費下,完成大型演出,實在很不可思議。
現在在數位音樂 Midi 的協助下,One Man Band 之夢已終於可實現了。
漢楚同源‧多元中華
九歌發源地的楚國,正史記載,開國君是北方中原部族的炎黃後裔,是火神祝融之後,姓熊,或有追念黃帝「有熊姓氏」之意。
九歌中的湘君(大舜)和湘夫人崇拜,也反映了北方文化南下的意義。
但楚境原來就有原住民:黎、苗、越…,所以楚國實在是一個南方融合民族。在春秋、戰國時代,楚國和北方5大國、與西方秦國,在語言文化、典章制度、人才與貨貿流通上,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少相異。
當前「漢族」一稱來自「漢朝」,但弔詭的是,漢朝的開國之君劉邦,實際上是楚國人。劉邦是滅秦之後,再回頭併楚,才在歷史上再次以武力、也是首次能夠穩定長期的統一中華。
所以,漢楚同源,各自發展、又再度融合,漢族本身就不是一個單一血緣。
在古早的三代,夏、周是黃帝後裔、原始西方的部族,而商朝,可能是黃帝後裔與東方原住民「東夷」混血所建立的國家。
但在考古證據上,商(約西元前1600年至約前1046年)以後才是「信史」,也就是有當時文字記載的歷史。至今卻還沒有發現可以確切證明是夏代的遺跡,而被懷疑是神話。文獻中對夏朝的記載資料雖然很豐富,在考古學證據方面雖有十幾個不同的推論,目前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加上積石峽洪水論,可能較受注意,但一直沒有達成共識。
也有學者猜測以前考古者找錯地方了,尋找的範圍不應該局限在北方,應該去南邊的長江流域尋找,夏朝的遺跡應該在雲夢澤,也與大禹治水的傳說很吻合,因大禹治水主要是治今天長江流域的洪水。如果此說成立,那麼湘君(大舜)南下,也可能不是自願,而是被俘,所以湘夫人才要尾追而來。
後來在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山國,可能是更北方遊牧民族、姑且泛稱為胡族,夾雜在眾多中原(後來的漢族)中所建的國家,同時留下了大姓:易姓。
自然疆界上的漢胡比鄰,人性上的資源爭奪,歷史上曾經有過漢胡多次慘烈的鬥爭;但人類終應覺醒,以和平取代戰爭,並面對「因亂而混」的事實。有一位尊者的大名實有深意:胡漢民-胡者實為漢民。
從當前遺傳常來看,血緣是愈多元融合愈好,可以更健康、有更多發展創造力。純種繁衍,反而容易病變與弱化。
中華民族是一個強調多元融合的「文化民族」,而不是強調排外的「血緣民族」或宗教民族。
九歌中的浪漫情懷、瑰麗意象,就是多元中華文化記錄中的一道閃亮光芒、一場永恆歌聲。
華夏連蘇美 Sumer?
也有一些趣文,談到華夏文化與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文化相似、甚至相通之處。
認為伏羲、女媧,就是蘇美人東來,而其後代少典,就是黃帝之父。
這些也基於遠古瑰麗傳說的猜測,確也能豐富人類對文化來源的想像滿足。
http://www.minisia.com/forum/viewtopic.php?f=23&t=176
http://bbs.tianya.cn/post-no05-357870-1.shtml
http://bbs.tiexue.net/post2_9398416_1.html
附錄
偶然發現「網路展書今天是良辰!讀-詩詞吟唱」網頁,和我的一些作品
有「同曲異工」之感,感覺相當興奮,歡迎讀者比較,不僅有趣、更可延伸創作的靈感。
「網路展書讀-詩詞吟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