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人聲樂器的變化
Variants of Vocal/ Human Voices
人聲其實是最具個別特色、最有彈性的樂器,一般稱為聲樂 Vocal。從「創意配器」觀念,可以有多種變化,包括古典的 A Cappella 人聲伴奏合唱,如:歐開合唱團 O-Kai Singers、純粹人聲樂團 The Pure;現代的唸歌 Rap,如 Ten Second Songs 對 Rap 的各種風格示範;與人聲節奏口技 Beatboxing,如 Pentatonix 等。
A Cappella 人聲伴奏合唱
A cappella 原為義大利語,英語是 in chapel,直譯意思是「在聖堂」。中文音譯:阿卡貝拉,意譯常被譯為「無伴奏合唱」,但考證其歷史源流,不必然是「無伴奏」,可能有簡單伴奏,但必以人聲分部方式以哼唱方式作伴奏,故統雄老師建議譯為「人聲伴奏合唱」。
義大利文 a cappella直譯為英語是 in chapel,意思是「在聖堂」。因文藝復興時代中,音樂家以教堂為舞台,爭相創作複雜豪華的樂曲,導致最後喧賓奪主,搞不清到底是宗教儀式還是音樂會,而且重要的歌詞反而很難聽懂。教廷針對這種情況,在各種教會改革中,倡導教堂音樂的簡樸化,歌詞容易聽懂,於是以哼唱的簡單伴奏合唱形式應運而生,代表的作曲家有帕勒斯特里那(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1594)等。
經過不斷演化,當前的 a cappella,人聲的角色從作為和聲樂器,更發展為強調作為節奏樂器,而除了當初的簡樸取向,也有非常繁複的作品。
歐開合唱團 (O-Kai Singers) at TEDxTaipei 2013
臺灣2013年金曲獎的最佳演唱組合獎,得主歐開合唱團(O-Kai Singers)就是A Cappella合唱。
歐開合唱團是一個主要由台灣原住民組成的合唱團,團長為賴家慶,2012年底第一張專輯《O-Kai A Cappella》獲得2013年第24屆金曲獎的六項提名,贏得其中的最佳演唱組合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及評審團獎。
純粹人聲樂團 The Pure│國歌
純粹人聲樂團 The Pure,於 2010 主要由臺灣濁水溪以南男聲組成,曾獲得多個 A Cappella 獎。
本曲是 2017年元旦,該團的第一支正式MV,表達獻給自己熱愛的這塊土地,並且加入台灣語言的各種經典元素,被稱為最多元的國歌!
Turkish March Vocal 人聲表現鋼琴
下面這一首莫札特的「土耳其進行曲」是「a cappella」的人聲作為樂器詮釋。
A Cappella 通常強調的是以人聲作和聲,但這項表演其實是由人聲表現原始作品的主奏樂器鋼琴,2 人分別a cappella 高低聲部的對位。而真正的鋼琴,反而擔任節奏與背景。
唸歌 Rap
Rap 一般譯為饒舌音樂,是現代嘻哈文化的一環;但從「美學通變論」的觀點,其實質發生、流傳久遠,既是臺灣繼承中原文化的唸歌,與其他說唱形式、如數來寶等,也是同支遠親。
Ten Second Songs| Eminem - Rap God | Performed In 40 Styles
Ten Second Songs 在 Youtube 開了一個頻道,專門表現「模仿+新創」的詮釋派演出。
Ten Second Songs 表演 Eminem 的名曲 Rap God,模仿+新創,以40種風格來詮釋,除了眾多 Rap 歌手的風格外,還夾雜完全令人意外的風格,如 #30 的 Simon and Garfunkel,#35 的 Michael Jackson,與真正完全不同 世代的融合 #35 的 Frank Sinatra。
本作品不只展示各種 Rap,對「人聲樂器的變化」有進一步的啟示。
Frank Sinatra 的成名作 My Way,可以是比較音樂文化演變的一個代表作。
人聲節奏/節奏口技 Beatboxing
人聲節奏在大陸稱為節奏口技,是一種人聲表現打擊樂(Vocal percussion)的藝術,英文是 Beatboxing,也被稱為 beatbox, beat box 或是 b-box,人聲節奏表演者(beatboxer)利用嘴巴去模仿出有節奏、韻律的打擊樂效果。
人聲節奏自1980年代興起,最早由美國說唱團體 Fat Boys中的 Darren Robinson所創,名稱亦由其藝名 Human Beat Box 而來。至1990年代末與嘻哈文化、饒舌音樂共同盛行,樂手在即興表演時若無樂器在旁,人聲節奏原來是一種陪襯的效果,慢慢演變成一種獨立音樂藝術及文化,還不時有比賽舉行。
高強的 beatboxer,其音色可比擬電音節奏器,也形成許多流行的人聲 loops。
加入 Beatboxing 的人聲團體,和傳統的清唱 A Cappella 在美學本質上已有差異,所以也常稱 Instrument-free,世界各國都不少這樣的演出團體。不過,雖號稱「純人聲」,仔細聽,有些非現場的作品,可能在混音階段,還是有加入電音。
The Sing-Off
The Sing-Off 是美國 NBC 電視臺於2009年開始舉辦的「A Cappella 清唱大賽」,參賽者多是改編流行名曲,再加上 Beatboxing。
Pentatonix's Daft Punk
第三屆 Sing-Off(2011)的冠軍「五人聲」Pentatonix,是最受矚目的 A Cappella + Beatboxing 團體之一。
他們在 Youtube 上於 2013/11/4 發表的 Daft Punk,在屆滿1周時,剛好也達到1千萬次點閱率,反映人聲樂團的受歡迎度。
這首作品的原作者 Daft Punk,是House Music -因在芝加哥 Warehouses 舞廳形成的風格而得名- 的代表者之一。這種音樂就是「DJ + Mix + 現場視覺效果」的搖頭樂。
Links 參考連結
https://www.storyarts.org/articles/voice.html
http://www.netplaces.com/singing/getting-started/the-voice-as-an-instrumen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