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禁唱的民歌手 (3/5)
相逢:愛情與社會運動的交錯
相逢:愛情與社會運動的交錯
真正第一次覺得可以擁有的愛情來自大學時代,她在臺大土木系,由於工學院的女生很少,所以她的外號就叫「工寶」。
最近(注:寫這篇時,是民國八十年代)臺大康韻梅教授告訴我:「整理臺大的校園運動史,民國五十年代是民族主義--保釣,六十年代是社會服務,七十年代是政治參與,八十年代是性解放。」我和「工寶」正好與我相遇在社會服務的浪潮中,兩人一見如故,為原住民造屋舖路,為中學生輔導課外活動,相知相惜。
我記錄下了我們的真實的「相逢」經歷:在一個夏日的午後,我們分別前往【新生大樓】上課,突然發生短暫暴雨疾風,大家拼命往電梯裡擠,我們被擠到最後面的角落。我們在校刊《臺大青年》社見過面,我是積極參與分子,後來還擔任總編輯。她其實在校刊內比較邊緣,過去沒深談過話。大家把我們擠到一起,我們相視一笑,從此展開了心靈交會。
六十年代,有志於社會服務的校刊「臺大青年社」的社員聚會。
作者為後排彈吉他者。 工寶也在列。
|
朋友們,人生的第一次,很可能最後沒有修成正果。但,第一次的溫暖、馨香,敬請永遠保持在天真無瑕的記憶裡!
民歌一般以吉他為主奏,但我覺得,這種在外在嘈雜環境中、內在的意外與溫暖,似乎以鋼琴主奏更為貼切。
相逢
演唱
演奏
詞/曲/編曲/Midi演奏:統雄
樓這麼高,人這麼多,我們卻走進同一個電梯;
有人進來,有人出去,我倆的眼光卻投在一起。
雨在飄,人在跑,我們跟著鐘聲,召喚到新生樓;
讓他們推,聽別人叫,我倆默默的,被擠到一角。
一個友誼的笑,融化了陌生的距離,
外面是風,﹙合﹚外面是風,
外面是雨,﹙合﹚外面是雨,
相逢的喜悅,是如此溫馨。
「工寶」畢業後即將出國留學,我才升上四年級。而且,即使我畢業了,也沒有考慮立刻跟進,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經濟上的,第二則可稱為是理想上的。
在經濟上,當時留學仍須要巨額保證金,對那時清貧的我,是完全不能負擔的,而且,父親已經退休了,要由我接下家計的棒子。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難想像母親會對自己說:「想點辦法吧!家裡已經沒米下鍋了。」這不是懷舊電影中的情節,這是當時真正的情景。家裡有五張口,不過,幸而我有一雙手。
當年在校園有一句順口溜:「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其實很忠實的描繪了許多人的心態。當時臺灣百廢待舉,出人頭地的意思就是到新大陸尋夢。花了那麼多心力求學上進,終點就是要去美國!
但是我在臺大校刊上,讀到了一篇文章,作者反省到:「許多臺大人享盡了國家的資源,受盡了國人的愛護,但卻是對臺灣這塊土地毫無貢獻的。」他因此主張成立一個「ABC俱樂部」,取名「ABC」就是從最基礎做起的意思,他建議會員要矢志留在臺灣,作一顆螺絲釘,把社會基層的每一件事做好。基本上,我是一個容易受到感動的人,尤其面對希罕而又不懼世俗的熱情,幾乎立刻義無反顧的服膺了這個理想。
我感到我和「工寶」即將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朋友們,人生充滿了偶然與或然,人生的第一次,有可能不會成為正果。
第一次的憧憬、第一次的溫馨,不要急,我們把自己準備好,靜等第一次的相逢。
朋友們,你們懷念第一次的相逢嗎?願意分享嗎?
(續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