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器法‧樂器與樂團類型
Musical Instrument Sections
and Ensembles
傳統樂團與數位樂團的整合
樂器組法、樂團編制法
An Interdisciplinary Analysis and Design for Conventional and Digital Ensemble
(上圖為底特律愛樂交響樂團的編制,點選可放大觀察各個配器樂組。)
什麼是配器法?What is Instrument Arrangement/ Instrumentation/ Orchestration
如將音樂作品視為人類心靈創作的藝術觀,各音樂要素如果擬人化,旋律就是骨架、和聲是血肉、節奏是行為,音色配器是服飾與佩件,而曲式則為此人角色與活動環境的全設計。
配器法 (Instrument Arrangement, 或 Instrumentation,古典樂特稱為 Orchestration)是研究各種合奏樂器的配合方法,把樂曲的音響分配給 2 種以上不同的樂器,通過各種樂器的不同音色與功能,以充分表現樂曲的風格和意涵。
如何分配樂器,可以:由工具/樂器分、由人/演奏者分,或由音樂/表現角色與功能分。
過去的相關文獻,幾乎都集中在前 2 種方法,而有「樂器組法」、「樂團編制法」(Instrument Section Method, Musical Ensemble Method),也就是「由樂器決定音樂」,只有在個案時,才考慮以某種樂器模擬那個特定的角色。
統雄老師特別建議提出第 3 種「樂曲結構意涵取向法 (Structural-Contextual Approach Method)」,也就是「由音樂決定樂器」的配器法。當然,這也是因為數位音樂的興起,作曲、編曲,可以不受外在實體樂器、與演奏人員、人數的限制。
流傳較廣的配器法文獻,均多限制以傳統樂團為對象。但隨著數位音樂 Midi 的興起,GM 樂器的廣泛應用,以及更多虛擬樂器、多媒體效果加入成為編曲元素,傳統觀照已見狹窄。所以,統雄老師均是以「傳統樂團與數位樂團的整合」觀點,重新詮釋與發展各種配器法。
另外,在「電音」音樂盛行後,配器法的分析與設計門檻大幅降低,甚至可以說消失了,代之的是「拼貼法」。但配器法所建構的「質感」,是電音無法企及的。
Instrument Arrangement: Instrument Section Method
配器法分析與設計:樂器組法
樂器組法將各種樂器進行分類分組,研究其結構、發音原理、性能、音域、音區、音色、演奏法、表現特色、演奏時的位置與彼此距離…等,再加以組合。傳統樂團以實物演奏的樂器分組包括:人聲(合唱團)、絃樂、木管(有時再分簧管和非簧管)、銅管、鋼琴/風琴、吉他、貝司、打擊、民族樂器或其他特殊樂器。
對數位樂團而言,配器的彈性豁然開朗,因為沒有音域與演奏技巧的限制。而在樂器種類上,除了以上傳統樂器全部可以模擬,還可以增加以下類型的音色組:自然聲、特效聲、電子合成樂器。
Western Traditional 傳統西方樂器
簧片薩克斯風家族Alto and tenor 的單簧片。 低音管的雙簧片。
|
傳統西方樂器的配器法,最容易從總譜上看出來。
以下各組所包含的常用樂器,參見:數位樂器/音階樂器配器法。
聲樂組 Vocal
人聲演唱、合唱的部分。
拉絃樂組 String
提琴家族,是西方「愛樂級」編製中,最有代表性的和聲樂器。
木管樂組 Wind
木管樂組或譯為管樂組,因為其現代材質不一定是木料,有橫吹、直吹之分。又可再分為2小組:
Reed 簧管
使用簧片振動發聲,有單簧、雙簧之分。
Reed Free 無簧管
無簧吹管,雖中譯為「管」,不一定呈管狀。
銅管樂組 Brass
就是適合室外樂、鼓號樂中的「號」。
彈絃樂組 Guitar / Bass
是西方爵士樂在節奏與主奏配器的核心。
擊絃/鍵盤樂組 Piano / Organ
鋼琴在音色上,屬於擊絃樂,也是最普及的獨奏樂器;由於使用鍵盤演奏,所以也與其他鍵盤樂器編為一組。
各種電子化的鍵盤樂組,也是西方爵士樂配器的要角。
打擊樂組 Percussion
打擊樂器可分為無音階打擊樂器,和音階打擊樂器;一般又分古典類、爵士類、民族類。
民族樂器/特殊樂器組 Ethnic / Special
從西方的角度來看,非傳統西方樂器,即其他國家文化的樂器,就命名為民族樂器。
數位樂器/ MIDI 數位樂器/ 自然聲數位化
各種傳統樂器Midi化後,特稱 GM (General Midi)樂器。
在形式上不是樂器,但在GM (General Midi)樂器中,列為樂器,作為配器法的一環,包括 Add more:
合成效果樂器 Synthesized instruments
使用合成效果器,模擬單一樂器、或更多樂器的合成聲音。
特效 SFX: special effects
就是使用合成效果器,製作出來的特殊聲音與音響。
自然聲數位化 Natural sounds
有些高階製作,認為使用合成效果器,製作出來的聲音與音響不夠完美,所以就錄製各種天地音、環境音…再將其數位化後使用。
Instrument Arrangement: Musical Ensemble Method
配器法分析與設計:樂團編制法
樂團編制法則是先定某種音樂風格與演出樂團的編制,再分配樂器,常見的包括:古典愛樂交響樂團(15人以上)、室內管絃樂團(15人以下)、室內多重奏樂團(3-5人)、鼓號樂團、爵士大樂團、搖滾小樂團、其他民族樂團等。以上的配器法,基本著眼點,必須「有人」演奏。
當然,對數位樂團而言,演奏人數就完全沒有限制了。
愛樂交響樂團
Symphony Orchestra: more than 15
室內交響樂團
Chamber Orchestra: less than 15
室內樂團
Chamber :Trio, Quartet, Quintet
軍樂隊‧鼓號樂隊
Marching band
爵士大樂隊
Jazz Big band
流行樂團
Jazz/Rock/Pop Combo
樂團的空間特性
樂團編制法的特色,是注重空間特性,是一種非常品質的感受。
數位編曲時,常用 reverb 技術(蟬響)來模擬音樂空間。
以下是交響樂團的一般空間配置:
http://www.sfskids.org/templates/instorchframe.asp?pageid=3
數位樂器類型_GM樂器‧數位實體樂器‧數位虛擬樂器
GM標準數位樂器_音階樂器配器法
GM 打擊樂器音色與配器法
TX 配器法分析與設計:結構意涵取向法 Structural-Contextual Approach Meth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