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位視訊創作品析 音樂影片/歌舞影片篇 Music Video (MV) Analysis
K-pop Trilogy 韓流颳起三部曲
本品析篇自成一子題系列,包括:導論、臺灣、臺灣2000後、臺灣1950s、美國、美國重鹹系-女性、美國重鹹系-男性、美國非電音系、日本、日本AKB48家族、韓國、大陸、大中華區(兩岸三地、香港、馬來西亞)、歐洲(英國)、東歐(俄羅斯、喬治亞)、第三世界(拉丁美、印度、土耳其、泰國)的代表性作品,作品的選擇,強調3方面:能作為視訊美學主題的範例、具備內容或技巧的創意,或能啟發文化上的省思。同時,兼及時運潮流‧女權之歌 MV、其他另類MV、實驗性類MV,與前衛綜合視聽文創。 |
作為一個不曾在人類文化史上扮演過中心的國家,在約20年間創造了一個國際性的流行音樂類別,取得K-pop (Korea pop)標誌,其文創韓流的颳起,是十分值得研究的。
韓國流行音樂的 All Kill 與 Perfect All Kill
韓國的 iChart 系統,為韓國所有「音源排行榜」(即歌曲排行榜)的集合、整合系統,各音源榜包括實時榜和日榜,如果當日各個實時榜和日榜皆獲得第一,就稱為All Kill;如果各個排行榜的「周榜」也皆獲得第一,就稱為 Perfect All Kill。這個系統的細節,請另參考 iChart Revolution。
本系列選片,參考各種排行榜,但不限、不拘於排行榜,更不受制於虛境化的排行榜。
以下以各部片子,包括 KISS、Wonder Girls、PSY、miss A、EXO、BTS、BLACKPINK,反映韓流作品從區域創作, 發展 K-pop 由泛亞策略前進全球策略的過程。
KISS - 因為我是女人-正格噴淚 2001
《因為是女子》是典型的區域性愛情音樂片,「正格」是指用一首歌完整演完一個相對複雜的故事,加上正規戲劇片的運鏡與蒙太奇表現手法。
本片是3人女子組合KISS於2001的出道曲,申賢俊及吳慧秀演出。被譽為韓國MV入門必看之作,被稱是史上最感人,諭為飆淚指數最高的音樂錄影帶。唱片在韓國大賣創下破十萬張的好成績,堪稱韓國史上話題性最高,在韓國創下網路下載滿載的紀錄,也被喻為失戀最佳療傷歌曲,在韓國的卡拉OK風靡了很多年。
男主角有次幫女主角拍照,卻不小心讓女主角灼瞎眼睛...(這邊Kiss以壓低聲音唱這一段,造成很強的意境) 男主角竟然為了補償女主角,毅然捐出自己的眼角膜給女主角,並默 默離去...女主角最初不知情而埋怨,當然,最後還是知道真相了…。
2002年經理公司突然以組合內部矛盾無法解決為由,單方面解散Kiss。2016年 Kiss再次以三人姿態出現於韓國節目,除獻唱《因為我是女人》外,亦說出,當年成員因為違反公司「禁止戀愛條款」導致組合解散,再證對多數公司,MV 只是個生意,成員只是個產品。
本片是不便宜的商業片,但掌握創意,也可以小成本拍攝。當然,MV的故事經常是不合理、非理性的,也可以感到經典電影「金玉盟」的影子。
Wonder Girls (원더걸스) - NOBODY-進軍國際 2009
南韓於1990年代起,流行文化創意作品在國際上大展頭角,繼影劇作品的「韓流」之後,流行音樂界於1999年成立的男子五人團體 g.o.d ,也成為韓國流行樂K-pop 的「元祖」團體。
K-pop 國際化開始時,呈現的3大策略是:
-典型的俊男美女。
-曲風、表演,向西方認同;創作元素,絕對流行取向。
俊男美女+日式大堆頭
俊男美女大堆頭,原來是日式的流行策略,這和流行文化「產業化」有關,表演者其實是「產品」,決定企畫生產、投資行銷的是製作和經紀公司。
打一個偶像,成本高昂,風險機率不明確,而且「產品」紅了以後,製造者的控制力低,獲利率反而不穩定。但設計「團體產品」,形形色色的消費者,總會在各式各樣的團員中,鍾意1、2位,捧紅比較容易。而且以團體方式紅,萬一有團員拿喬,「產品零件」替代性容易。
南韓立足國際的第一個團體應該是 Super Junior,而其代表作是2009年的 Sorry Sorry,也是創作元素,絕對流行取向的明證。
曲風向西方認同‧絕對流行取向
這首歌的呈現方式是「過度 Mix」,幾乎已經失去人聲的特質,而是電音搖頭樂。重節奏與舞蹈,輕弦律與歌詞,而動作也以簡單的搓手、拍腳。
這樣的表現其實吻合科學上發現現代流行樂的成功公式﹦吵 + 簡單。
事實上,也果然風行東南亞。
而 Wonder Girls 的一曲 Nobody,更於 2009 發布英文版,嘗試向美國推進。
這首歌結合了眾多美國流行音樂元素,本體上是古典搖滾,視覺上以貓王作訴求,卻以 Rap 作尾聲,全部一網打盡。
這部 MV 同時注意到了一個重要的流行元素:無釐頭式的搞笑。穿插了2次並不雅的坐馬桶橋段,而製作公司老闆樸軫泳本人,更下場扮醜,飾演跑廁所的貓王。
Nobody 再次獲得國際成功,而其嘗試經驗,為下一個韓流代表作立下基礎,無釐頭、扮醜、坐馬桶,將再一次大舉發揮。


PSY - GANGNAM STYLE-世界第一, 2012
韓流雖然開始時是以典型的俊男美女大堆頭打開國際市場,2012年PSY 的 GANGNAM STYLE 卻是一個異數,值得深入研究。
南韓微禿、豬鼻大叔歌手PSY,靠rap歌曲《江南Style》 的無厘頭騎馬舞步名揚國際,在美國婚禮、大學校園、甚至軍校,掀起熱潮,現在更登上金氏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s),成為史上最受歡迎的YouTube影片。
《江南Style》在2012年7月15日發布之後,YouTube得到314萬次網友點擊「喜歡」,超越逾157萬人按讚的美國電音團體「校本部」(LMFAO)嗨歌《趴踢國歌》(Party Rock Anthem),成為金氏世界紀錄YouTube歷史上獲得最多網友「喜歡」的MV影片。9月28日,YouTube點閱率在公開76天后突破3億人次大關,擊敗珍妮佛羅培茲以《全力舞動》(On The Floor)寫下的139天紀錄,成為世界最快突破3億人次的MV冠軍寶座。(按數字在登錄後,仍然持續成長。)
《江南Style》 的特色是能夠激起許多「網路迷模(Internet Meme)」的模仿,包括:
當然也引出許多惡整的回應,如:有人把「Gangnam Style」改成了「Gundam Style」「Open Condom Store」。中文地區的網民則把歌詞的「Oppa Gangnam Style」改成「我把肛門塞」、「我爸剛弄死他」、「歐巴鋼男時代」。
這些回應,都反映了這首MV的感染力。
《江南Style》 指的是首爾一個擁有膚淺拜金時尚的區域,歌詞並無深意,解釋其暴紅的原因應包括:
整體畫面逗趣,尤其騎馬舞好笑、好跳、好學。
旋律簡單反覆、活潑好唱、節奏強烈、電音技術高強。
反覆使用最能激起人類原始反應,在粗俗「邊緣」的可笑橋段,如坐馬桶、對女性臀部的特寫…等。
PSY不受自己外型限制,表演非常有自信,能hold 住全場。
醜男配美女,營造了一種平凡人也可以作偶像的想像空間,引導觀眾投射自己為劇中人。正如華爾街日報電視臺主播的評論:這傢伙身材不怎麼樣,如果他能跳,我也能跳。
製作公司有眼光、有魄力,敢在他身上投資。(不過,PSY的家族就是富豪,所以如果是很窮的醜男,就不一定能夠獲得這種眷顧和優勢了。)
PSY曾經在美國讀音樂學院,能夠以美語溝通、與美國媒體互動,行銷順暢,異國風味不是障礙,反成特色。
另外,他自 2001 起已經發行過 6張專輯,經過12年的努力,所以實質上也不能算爆紅。
K-pop 坐穩江山
《江南Style》現象建立了國際流行音樂的新風格:K-pop (Korea pop)。
K-pop從區域擴大到國際,也反映了流行音樂的走紅因素是:節奏的、視覺的、動作的、要花大費用的,而不見得是旋律的、內容的、結構的、純創意的。
也再次印證了:「當代流行‧就是又吵又少變化」的研究發現。
再觀察
從長期流行文化觀察,許多成名的諧星,內心深處似乎並不想作諧星,還是想作偶像。
PSY在暴紅後,又推出同首曲子的第二版MV。但整個編劇思想反轉了,原片刻畫PSY好笑(無釐頭?瘋狂?愚蠢?)的鏡頭都沒有了;改為正格的帥哥辣妹歌舞片,甚至PSY想學Michael Jackson 的企圖相對明顯,如華麗上裝+9分褲,配合月球漫步等。
歷史不能重演,PSY如果首推的是第二版MV,是否同樣能創這樣的奇蹟,非常令人好奇!
前後2版的比較,其實更可以證明,當前流行歌的風行,包裝、影象的比重,其實已經超過歌與音樂、詞曲的本身。
繼《江南Style》掀起大規模的「網路迷模(Internet Meme)」模仿後,想不到緊接著在2013年初,又爆發出更狂熱的「哈林搖(Harlem Shake)」「網路迷模(Internet Meme)」現象,後者風格近於快閃片(flash mob),我們將在快閃品析中再深入討論。
持續觀察
2013
PSY的《紳士》Gentleman 自己抄自己
PSY於2013年4月13日乘勝追擊,在首爾舉辦新歌《紳士》(Gentleman)發表會,經紀公司以國際級巨星規格,斥資8千萬元台幣在首爾世界盃體育場讓他發表新歌,並出動直升機空拍,在他的YouTube頻道(www.youtube.com/officialpsy)同步轉播。
總的而言,就是「自己抄自己」,每項表現元素都學步《江南Style》而不如。
當日的國際反映也不好,他以英文高唱「mother, father, gentleman…」,外國網友卻說聽起來像「mother-fucker」,韓語歌詞則被批「鬼打牆,根本在洗腦」。
持續觀察
2022
PSY的《That That》繼續長期抄自己
PSY 持續廢片至 2015,無法再現盛況而休息;2017 出第8張專輯,仍然不算成功。
再休息至 2022 出第9張專輯,主打歌《That That》表現結果還是繼續抄自己,連舞蹈還是《江南Style》 的無厘頭騎馬舞步。當然,騎馬舞步也可視為一種「風格物件」,但「風格物件」只是配角,歌曲主角如果沒有特色,就變成單純重複了。
韓國的泛亞洲企圖心
韓國在MV上,展示了以泛亞洲為市場的企圖心,以下是2個具有先導特色的例子。
EXO_Sing For You_Music Video‧華語版
EXO(韓語:엑소),是韓國SM
Entertainment於2012年推出的韓國男子組合,組合分成EXO-K和EXO-M兩個小分隊,K代表Korean(韓語),M代表Mandarin(華語)。EXO為銀河系以外的行星「EXOPLANET」一詞中得來,寓意這個團體是「從未知星球來的新星」,分別在韓國和中國展開活動,並擬逐步進軍全球。
EXO於2013年憑著首張正規專輯《XOXO (Kiss&Hug)》突破100萬張唱片銷售量,同時成為韓國的最高銷售專輯記錄。
EXO
無論在包裝上、行銷上、產品上,都與日本AKB48雷同。尤其是代替歌迷、成立歌迷組織、歌迷「視覺識別系統」,如官方應援色為銀白色,官方應援手燈為EXO六角形手燈等。
甚至發展到「次文化識別系統」,如EXO的粉絲俱樂部名稱為「
EXO-L」為「EXO-Love」的縮寫,取決自英文字母L位於K與M之間,意味著所有在EXO-K與EXO-M之間守護EXO的粉絲,同時還建立口號「We
Are One」,表示EXO與粉絲是一體的存在。
而經紀公司和日本AKB48 一樣,在團員之間和搞排名,讓團員在私下鬥爭、又要表面和諧,工作生活的壓力是很殘酷的。
在詞曲、唱風上,也和日本AKB48
相同,走「無個性偶像」方向,也許可命名為「弱男風」。再次強調,統雄老師不反商,只是就作品的實質評論,但尊重、理解、也支持這樣市場存在的必要。
2015公開冬季特別專輯《Sing For
You》,席捲韓國各大音源排行榜第一位,也佔據中國百度KING排行榜即時1位、2位,專輯銷量也節節上升,12月10日於韓國樂天世界舉行
Comeback Stage,通過Naver V
App直播,造成逾138萬觀眾人數及7500萬的點讚數結束,打破了單日藝人放送的最高紀錄,刷新紀錄。
2016韓文版MV的YouTube點擊量破億,EXO成為第三個MV點擊量破億的韓國男團。
2018《DON’T MESS UP MY TEMPO》成為2000年後出道,第一個在韓國國內銷量突破1千萬的專輯。
2020 年初,EXO成為首爾音樂獎歷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個斬獲三個人氣獎的組合。
miss A - Bad Girl Good Girl 有好就有壞
miss A 是韓國JYP娛樂的四人女子團體,但卻網羅了大陸的Fei和Jia、與韓國籍的Min和Suzy四位成員組成。團名
miss A的「A」具有Asia和Ace雙重含義,希望成為「亞洲」「A級」的王牌團體。
miss A 在2010年出道,以〈Bad Girl Good Girl〉一舉成名,一個禮拜就在韓國多個「音源排行榜」(即歌曲排行榜)上位取得榜首,目前仍保持韓國女子團體出道後獲得一位的最短紀錄。
同年在北京舉辦Showcase,成為出道後最短時間就進軍中國的韓國女子團體;獲得Mnet 亞洲音樂大獎最佳新人女子團體獎、年度最佳歌曲和最佳女子團體舞蹈表演獎。
miss A 此後年年都有得獎作品,2015年的〈Only You〉更成極少數完成 All Kill 與 Perfect All Kill 的偶像團體。當然為了泛亞化,同首歌也推出華語版的〈不要別的男人就要你〉。
韓國走國際化先看好女生,miss A 成立早於 EXO,但後者一帆風順,miss A 卻在 2017解散。女團先解散,其啟示為何?
K-pop 由泛亞策略前進全球策略
從miss A 顯示的K-pop 的泛亞策略,比諸剛開始國際化的3大策略,有發揚、有調整,而可分析為以下策略:演唱者優先於歌曲音樂、行銷重於產品。
演唱者策略
-偶像掛帥:尤其強調「性感」元素。
-團體戰略:但由大堆頭(5人以上)調整為中型團體(4人以下)。
韓國大堆頭策略由日本而來,日本經濟一向有大比重依靠夠大的「內需市場」,超大堆頭團體仍然可以存活;而韓國必須外求國外市場,而中型團體的經營能較精緻。
-成員組織國際化,優先進攻大市場的大陸。
歌曲音樂策略
-歌曲音樂結構:弦律簡單、節奏強勁、電音製作。
-歌曲音樂意涵:曲風向西方認同;創作元素,絕對流行取向。譬如 Goodbye Baby(中文版)就是 Lady GaGa 的 Bad Romace 的全模仿改作,尤其結尾把火燒改為水淹,更顯模仿的斧鑿痕。
-歌曲音樂比重:雖然是流行「樂」,但舞蹈與視覺MV的表演比重已超過歌曲音樂,強調的是穿著簡單(即清涼)、舞蹈複雜。
行銷重於產品策略
-偶像公司運作、重於偶像才藝。
-偶像公司統包,不僅掌控演出、媒體宣傳、網路行銷,連歌迷團體都不是自然形成,而是偶像公司設計,如miss A 的官方歌迷名稱訂定為「Say A」。
偶像公司成為偶像的主宰者,偶像不僅是唱歌跳舞、也必須接受公司的其他安排,如演戲、作秀、廣告、公關、甚至「潛規則」。公司也掌握了偶像的起沉,譬如,有流言認為,miss A 的公司有捧 Suzy(秀智),而壓抑其他3人為配角的意圖。
偶像、電音流行音樂不是音樂?
當 K-pop 像麥當勞一樣,可以打入其他國家的時候,也使我們興起疑問:
偶像、電音類的流行音樂不是音樂?這個觀念的類同現象就是:
速食料理不是料理。
速食餐、垃圾餐會盛行,但只是滿足人類2基本需求「食色」之一的「吃飽」,不再講究「料理」原來強調食材多元的「料」、與藝術程序的「理」。
偶像化、電音化流行音樂的盛行,也只是滿足人類2基本需求「食色」之一的「性別追求」,不再講究「歌曲」原來強調人類多元意涵的「歌詞」、與弦律、編曲藝術創作的「曲」。
2024趣點
制度語言的「去國籍化」與「品牌人格化」
偶像不屬於國家,而屬於敘事品牌,成員來自全球,語言被統一為「制度可控模組」。
偶像不再代表文化,而是代表「品牌人格」,這不是多元文化,而是制度語言的全球包裝技術。
預宣傳成為主體,作品退居象徵,MV尚未推出,預告已完成敘事高潮。
制度不再需要作品,只需要期待。
2023趣點
偶像去音樂化:MV成為主體敘事,音樂退居背景
2022年已指出MV是「情感節奏的制度化載體」,2023年正式完成「MV主體化」:
音樂不再是創作核心,而是敘事的配料。
偶像的眼神、動作、鏡頭語言才是制度焦點,這不是音樂,是制度情感的視覺模組。
偶像不再唱歌,而是執行節奏,Vocal被AutoTune、Layer、AI模擬取代。
偶像的任務是「執行節奏」,不是「表達情感」,是制度語言的去人化工程。
2022趣點
BLACKPINK/ BLΛƆKPIИK K-pop 全球策略實現與預宣傳戰術
《Pink Venom》1天毒死1億人
BLACKPINK,符號寫作 BLΛƆKPIИK 是4人女子音樂組合,於 2022 年8月19日發行的歌曲《Pink Venom》,在24小時內獲得了9040萬次觀看,成為發布後24小時內最多觀看的音樂視頻,並在釋出後29小時以後突破一億觀看次數,刷新了她們自身的紀錄。成為 2022 年 Spotify上關注人數最多的女性群體,也是全球YouTube上訂閱人數最多的音樂帳號,截至2022的 9 月已有8010萬人訂閱。
《Pink Venom》的成功,還是集所有流行因素於一身、加上偶像視覺點。純粹從音樂觀察,其獨創性,甚至不如10年前的PSY - GANGNAM STYLE。
統雄老師存在疑問,這樣的歌曲可能夠有歷史性嗎?期望30年後,若有人看到這個問題,能夠留下答案。
YG娛樂自 2012 年就開始企畫這組女子團體,當然採用國際化陣容,更採用「預宣傳戰術」,包括國際海選成員、打猜謎牌、候選人競爭釣胃口事件,成員經各種故意換牌宣傳稱,最後為韓國籍2人、泰國、紐西蘭籍各1人。
BLACKPINK 於2016年正式出道,在強力企畫的訓練、包裝、長達4年的「預宣傳」下,品牌已經未上市、先炒好了。果然一鳴驚人,創下了韓國流行音樂數個「最初」及「最短」的紀錄,包括第一組以出道曲在iChart榜單上達成「Perfect All-Kill」的組合,其《Boombayah》截至 2022 仍保持著韓國「最快破億的出道曲」及「瀏覽數最多的出道曲」音樂錄影帶記錄,僅出道14天便贏得了她們在《人氣歌謠》的第一座獎杯[59],並締造了韓國所有團體用時最短登頂美國 iTunes排行榜、告示牌榜單的記錄。
BLACKPINK 於2019年被《富比士》雜誌評為年度韓國最有影響力的名人,以及第一位女性韓國團體參加《富比士》雜誌「30 Under 30 Asia」,同時也是第一個獲得MTV音樂錄影帶大獎的K-pop女子組合。
韓國AI公司 Contents Technologies 於 2022年 9月推出首支赴美上市、主打韓國娛樂產業的ETF(exchange-traded funds,指數股票型基金),代號KPOP。本案論者認為,與 BLACKPINK 在美國的巨大成功,應也有關係。
韓國的 K-pop 全球策略,經二十餘年的努力,自 2022 起,可謂實現了。
2019趣點
BTS:打美國牌大贏
韓國的兩支樂團”防彈少年”(BTS)和 Blackpink 再次證明「打美國牌」的策略效果,他們登陸美國震撼樂壇,所到之處場場爆滿,一票難求。
BTS 由七個男孩合組,最新專輯 "靈魂之地 Map of the Soul:Persona" 寫下韓國銷售歷史新高紀錄,在以美式流行音樂、電子舞曲、嘻哈、搖滾和R&B的音樂基礎上,你不需了解他們在唱什麼,只要掌握流行元素,加上絢麗的形象包裝,可激起跨語言共鳴,反映了流行樂全球化市場快速成長的原因。
K-pop 證明了音樂真無國界,只要在 YouTube 和 Spotify 按下按鈕就能聽到世界各地不同年代、不同形式和不同風格的音樂,網路科技發達也是音樂能快速全球化的主因。
2016趣點
EXID:兒童不宜‧完全重鹹什錦電音大炒飯
EXID 是2012年2月成立的五人女子音樂組合,也是少數例子因歌迷(而非公司)上傳拍攝表演影片《Up & Down》而爆紅的團體。
EXID 完全採用美式「重鹹什錦電音大炒飯」,其2014 爆紅片《Up & Down》,2015《Ah Yeah》,在曲名上已透露聯想的形象、與影射的聲音,《Ah Yeah》的劇情更是表現女性花痴。
2016 的《Music Video》,更以男女上愛情賓館為主軸,這樣的性明示,也招致兒童不宜的批評。(所以,會大賣?真是個文化與人性的好議題。)
MV 免費音樂
Flash Mob Musical 快閃音樂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