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品析:臺灣文學始祖之一
一、許地山生平
參見佚名「憶許地山先生」
臺灣文學的始祖之一。
在抗日或順民,在貧或富的抉擇中,顯示了高尚的情操。
二、許地山時代背景
帝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對抗。
在社會激盪與遊歷中展開國際觀。
他的作品受
印度宗教、神話、藝術與文學結合的影響。
他於1894出生於臺南,作品中的口語常見母語-閩南語的特色。父親許南英是進士出身,襄助劉永福在台南延續台灣民主國,事敗後於 1986 隨家庭「走日本反」-逃離日本統治,許地山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0年得文學士。1921年在北京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是「五四」時期新文學的代表人之一。後來又周遊列國,1922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宗教史和比較宗教學,1924年得文學碩士(Master of Arts, M.A.)學位,轉入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史學、印度學、梵文等,1926年得牛津大學文學學位(Bachelor of Letters, B.Litt.)上相當於台灣的文學碩士學位,離開英國後到印度研究,最後獨鍾印度學,1927年回國任燕京大學教授。
所以他的作品是臺灣的,也是大中華的、甚至是國際化的。
三、許地山作品綜合討論(作品連結)
他以散文最為著名,其實他的小說亦有非常可觀之處。
禪機之情‧醒世之悲
散文的取向可分兩類:一是寫情,二是箴言。
我年輕時,嚮往他的箴言、寓言;充滿異域情趣、宗教神秘的小故事;打禪機式的啞謎形式,卻是說破形而上的道理。
年長後,我變成誠服他在生活片斷中,對人類共通感情的掌握。
他對情的觀察、愛的體驗是細緻的、深入的;有挑逗,卻優美、含蓄、純淨。在速食愛情文化的時代中,格外令人流連。
他寫的情,不僅男女之情,也包括親子、朋友、人與自然之情。
他著重愛,但也寫悲。不過他的悲是諷世之悲、醒世之悲、無恨之悲。
在小說方面,他的基調是寫實,但也有造境。觀照很寬闊,具有針砭、改進社會的情懷。
女權解放‧運動先聲
譬如許地山的小說「春桃」,是描述一位在戰火中與新婚夫婿離散的不識字農婦,在流離中與一位粗識字的半文人結夥拾荒,共同生活,男主內,女主外。數年之後,又遇見已經殘廢求乞的丈夫,毅然將他帶回照顧的故事。他不在導引「性」的三人行,而是反映人際微妙的情義,隱涵女權伸張,與家庭權力重定位的思想。
這篇小說實在是「女權解放運動」的先聲。當前的女權小說,許多強調的只是情慾的解放,與他追求思想桎梏的解放,不可同日而語。
他的文字樸實,質而不拗,初探也許覺得隱晦,實際卻是簡單,建立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他不僅是臺灣的、中國的、更重要的是,他是人類的代表性作家。
許地山代表作品析
橋邊
(一)內容
愛情、珍惜、信念與移情
(二)表現形式
1、結構
單一場景
2、適切性
癡心人恰如其分
3、簡鍊
練字、造句精到。使用地方色彩詞彙(如小囝),又不致偏僻。
4、啟發性
愛情的贈予:價值與價格之別。
道白使用方言,敘述使用白話,以增加可欣賞的讀者群。
春底林野
(一)內容
優雅的性別關係
(二)表現形式
1、結構
單一場景
2、適切性
「壞男孩」、好女孩、與起鬨者的扮演。
3、簡鍊
結尾兩段營造的氣氛,結合自然與人性。
4、啟發性
「壞男孩」的吸引力。
花香霧氣中底夢
(一)內容
兼寫情與箴言兩種取向
(二)表現形式
1、結構
單一場景、雙人對話。
2、適切性
男歡女嬌
3、簡鍊
舖陳造景為了寫情,融化寓言中的教誨。
珠與露的比喻
4、啟發性
唯心論的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