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導覽列 Close Menu
數位文創
English
吳統雄
數位美學
電子書
數位視覺
優化網站
微電影
數位文創管理
大學青年網誌
研究目錄
教學課程頁
討論區目錄
站務與協助
☰
More
社群地圖
社群新聞
│吳統雄
履歷
研究
教學
服務
榮譽
│社科
第1類知識
第2類知識
第3類知識
研究方法
統計/多變項分析
投票行為與選舉預測
53237 選民結構
人類取用行為新典範
取用行為國際研究團隊
│資管
管理學‧經濟學
貨幣主義
數位貨幣‧投資行為
資訊系統開發
電子商務
網路教育
數位電視
產學合作
就業進修‧甄選必勝
│文創
數位美學/數位文創導論
數位出版/電子書
視覺設計
優化網站
數位視訊/微電影
數位文創管理
大學青年‧網路雜誌
│電音
統雄 數位音樂作品選
我,被禁唱的民歌手
數位音樂創作教學
統雄的音樂知識美學
歡迎聽歌.點歌.下載樂譜
│人文
公共評論
法律評論
社會評論
教育文化傳媒評論
科技科普評論
美語樂學
文學創作
萬象現代(NBA)
資訊社會
幽默人生
統雄樂水
Visual & Digital Visual Design

TX視覺數位視覺設計創作分析架構與建構元素
Analysis Framework and Its Formation Elements

An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X's Aesthetics Theory

 

根據發展科學美學、實證美學的統雄美學3論,第一論:「風格論」,說明美學是以相對之「風格」、而非絕對吸引力的形式存在。第二論:「統一與變化論」,分析風格的內涵包括「統一與變化」2個向面,「統一」向面是跨感官、跨媒體而存在的,統一構成元素就是「結構」與「意涵」。

對閱聽人而言,是先感受到視覺作品的視覺結構,而後領會作品的視覺意涵。

對創作人而言,是先企畫視覺作品的視覺意涵,而後發展出作品的視覺結構。

統雄美學第三論:「風格可建構論」,解說不同感官、與不同媒體的「變化構成元素」,可以推導出:視覺設計的4類主要建構元素是:統一向面的視覺結構、和視覺意涵(主題、故事),與變化向面的視覺動力、和視覺色彩。

視覺結構:要強調視覺與主題一致性、導引性,包括以下次元素:…
空間:空間範圍、深度、前景與背景、甚至含中景的多層次。
時間
:光源、角度、明暗對比。

畫面配置:平衡式或對比式、物件主從關係、畫面完整性與整潔性。

同時,與作品形式為:主圖、插圖、或圖示,使用方式為:是否圖文重疊、主題或背景、是否出血…有關,在細節上有相應調整。

視覺意涵包括:主題構想:訊息、人事時地物、傳達的故事…

基礎的視覺視覺意涵元素,要能在沒有文字的說明下,能夠表現作品的主題、至少是主題的方向。進階的視覺視覺意涵元素,更要能啟發閱聽人「動或靜」「喜或悲」「明或暗」…的心理反映。


視覺動力:要求靜態的畫面應有可刺激想像力的內在能量。

平面且靜態的媒體,要表達出視覺動力,必須與視覺結構的「前後景與層次」結合,才能有動作施展的心理空間。

視覺色彩設計包括:數位視覺色彩原理、視覺色彩心理學、選色與配色,另闢專題討論。

TX視覺數位視覺設計建構4元素

TX視覺設計建構4元素,可摘要如下表。

Formation

Element

Objective

Description

Structure
視覺結構

A coherent skill to organize all objects

Completion of composition, depth, lighting.

Proper organization of coherence and variants, Without intruding, trivial objects.

Context
視覺意涵

A visual language to deliver the story.

Inspiring, leading and matching the theme of the content.

Dynamics
視覺動力

A power to draw audience's attention.

Movement and power with live objects; Strength and inner energy with still objects.

Color
視覺色彩
A psychological hint to trigger audience's emotion.

See details


Planning 視覺企畫

視覺企畫是將視覺建構 4 元素作整合的規畫,包括:

用途

對什麼對象、表達什麼事。

Purpose: What, who, where,...you want to deliver to your audience.

媒材

繪圖、攝影照片、視訊、多元媒材…

Display Method: Graphic, Imaging, Video, Multiple materials...

角色

主視覺設計、視覺設計系統內不同物件、元件…

Role: Main visual attraction, Supporting visual assistance,...

建構

實現以上企畫目標的 4 建構步驟:視覺結構、視覺意涵、視覺動力、視覺色彩。

Design implementation steps: structure and context, dynamics, then color.


視覺建構應用範例

靜態視覺設計依創作媒材分,最簡可分為繪圖與攝影照片2類,各舉一例如下。

繪圖的視覺企畫:夢工廠

以建構20世紀視覺經驗、歷史性的「夢工廠」代表圖為例子。

統一建構元素:視覺結構

視覺結構包括:空間與結構物件2部分。

視覺結構﹦空間結構(平面+層次)+結構物件

空間因作品媒材不同,而有靜態空間,如美工繪圖、影象照片等,與動態空間,如動畫、視訊、舞臺實境等。

靜態空間的表現在單一的空間結構設計,而動態空間的表現,可以視為一連串空間結構設計的連結。

空間結構﹦平面構圖+層次景深

圖片就物理上是2度空間的物件,但是在視覺上要形成3度空間,就是要在結構設計上達成「平面構圖+層次景深」,尤其是否有「層次景深」的觀念,最能反映視覺設計的專業與業餘區別。

「層次」就是在一個物理平面上,至少有2個以上的「視覺平面」、視覺環境、或簡稱「景 scene」,包括主景、前景、或後景、甚或多層次設計。

「景 scene」可能是實景、布景、或造境、虛境。

20世紀,為全球人類創造想像力的影片公司「夢工廠」,其代表圖,就是明顯的例子:

這是一個月空造境的空間,由前景月牙、與後景宇宙組成,而宇宙又再以2層次的雲彩與無限遠組成。層次則由亮度,區隔了前後空間。

視覺結構設計最精簡的考量,就是:平面構圖 Plane Composition、層次景深與前後景 Arrangement of Fields、與結構物件﹦表現物件+道具 Structural Objects and Props。

視覺結構設計平面構圖 Plane Composition

平面構圖不外「平衡與對比」,平衡畫面最不容易出錯,但有些人拍照患了「中央呆板徵候簇」,即主體總是呆若木雞地擺在照片中央。改善的方法,就是加入了對比元素的「非對稱平衡」構圖。

夢工廠

整個的月球,其實是在畫面的正中心線上,但利用了多種對比打破平衡:包括幾何對比-月球圓形與太空的不等腰三角形、明暗對比-小而亮的月牙與與較大的月蝕、前後景對比-明亮的雲彩與深邃的宇宙拉開了空間。

槓桿平衡 Leveraged Balance

夢工廠

「夢工廠」的主景、也是意涵主題,是「釣夢」-釣魚的孩子。

結構設計的神來一筆,就是這位釣魚孩子的空間規畫,他坐在月芽底部,本來會將畫面壓向右傾,造成不穩定感,但他朝中央揮出魚竿超過中線,形成的「視覺物理槓桿」正好穩住重心。

也就是在所有對比元素設計完成之後,又創造了「非對稱的槓桿平衡」。

九宮構圖法‧井字構圖法

在平面設計的文獻中,會出現:九宮構圖法、井字構圖法、或三分構圖法的議題。

此議題主張:把平面按九宮格畫分,而將右側直線落在主題的正中間,使主題偏畫面的三分之二處。

這其實是槓桿平衡法 Leveraged Balance 的狹義應用,三分之二是一個一般均可行的簡易法則。

對設計者而言,只要有槓桿平衡 Leveraged Balance 觀,在視覺上不因完全對稱而產生呆板感,並毋需刻板的遵循三分之二的數字。進一步的「黃金比例」構圖法,也可以作如是觀。

視覺結構設計層次景深與前後景 Arrangement of Fields

前後景其實是構圖的「立體空間」設計,相片雖然實體是平面的,卻須拍出感覺上的立體感,即必須有前後景與層次觀念,至少應有前景、背景,並可加上更多層次的中景。

夢工廠的月亮是前景,宇宙是背景,而不同亮度的雲層,再構成了多層次的景深。

繪圖是屬於「造境」,層次設計較自由;而攝影、尤其戶外攝影,要善用實物,請參見攝影的結構、與層次景深與前後景設計。

同時,進階視覺層次設計將在下節,與「動力」之整合設計說明。

視覺結構設計結構物件﹦表現物件+道具 Structural Objects and Props

夢工廠

結構物件簡單說,就是包括狹義的「道具 prop」、與廣義的「表現物件 props」。

道具是表演藝術中,用以表達意涵的用具, 一般又分大道具、小道具,其間沒有明確區隔,在實務上,1個人可以移動、使用、表現的,就是小道具,反之即大道具。

廣義的「表現物件 props」,可以包括演員、服裝、化妝…等。在靜態視覺中,演員經常是主要的表現物件。

在「夢工廠」代表圖中,表現意涵主題的結構物件,就是釣魚的孩子,與釣魚桿。

現代裝置藝術,可以只使用「空間層次」與「道具」,而創造不同的視覺經驗,如這幅制服畫像,就是這樣創作成功的。

內嵌幾何空間

以上各種結構效果的整合,形成了「夢工廠」內嵌幾何空間,而非零亂的堆砌,包括:主題的立體圓、平面月牙,以及背景的三角立體錐,再用一根線性釣桿作破壞性對比。  


統一建構元素:視覺意涵

視覺意涵是實現,最重要的就是「用眼睛說故事」,也就是先要有劇本。

要讓觀眾「看見」事件、並「聯想」到劇情、甚至「浮現」未來的發展。

這項設計的基本非常明顯,就是3個字:「夢工廠」,就必須以視覺描述夢的場域、夢的活動、作夢者的角色,與如何產生夢、使美夢成真。

主題場域是夢工廠,故以超現實的夜景表現夢的時間、與夢幻感的環境。

再以能夠天真有夢的小孩為主角,以在夢中釣魚的行為,表達「追夢」的意涵,聯想期待、追尋,與尚未可知的獲得。

以小孩表現「童心」,是非常重要的選擇。在歷史上還有一些與釣魚有關,鮮明的意象,如:老人與海、姜太公釣魚…這些主角,都會導引向不同的故事期待。


變化建構元素:視覺動力

夢工廠

動力同樣因作品媒材不同,而有靜態動力,與動態動力的區隔。

平面的「視覺動力」來自物件「內在張力」的「動」,如釣魚的孩子的甩桿。

而不同亮度的雲層,除構成多層次的景深外,也會創造流動感。

「畫面」的「動態」,是一種「正格」技法,但需要多次嘗試才能夠掌握其妙處。

靜態視覺的動力:內在張力與互動能量

視覺動力主要來自演員的表演、畫面物件的移動,以及在數位科技下愈來愈發達的特效、與物件擬生命的行為等。

表演學

演員表演的研究,足以形成另一個獨立的領域:表演學。

卓別林 Charlie Chaplin 是不朽的表演教科書之一:著名的馬戲團段子。

由於卓別林 Charlie Chaplin 崛起於默片時代,在沒有語言、對話表現之下,完全要靠肢體語言、乃至五官表情,傳達作品的意涵。

動力不一定必須經過動態實現,而是能夠發揮卓別林式的內在張力與互動能量。

同學作品:「美食大賞」原始設計為人類直覺的「排排站」,屬於業餘生活照,不能算創作;而且,設計前也忘了戡景,現場的空間也不足。統雄老師建議將劇本修改為二人對峙,以表現「美食競賽」的意涵;前方再加上一位吐舌角色,以拉開景深,注意,這已是非常「正格」的技巧;各演員並在軀體角度、眼光方向、吐舌動作,發揮出視覺動力的互動能量。

「人類進化」的5階段、「青春跳躍」的5線條、乃至「知識大道」的領頭雁翔女生,都在時間結凍的瞬間,展現了內在張力與互動能量。唯「青春跳躍」在色彩設計上,有可以改善的空間,這是以後我們要再深入研究的。


變化建構元素:視覺色彩

夢工廠採用的是單一主色的「一致協調律」配色法。

主色選擇則是最被接受,認同度與穩定性最高、又具備科技氣息的藍色。

一般而言,彩色畫面較有豐富、飽滿感。但這幅圖具備「識別標誌系統」的目的,而往往呈現在大銀幕上,所以在線條上已經豐富,在色彩上就選擇了簡潔。


黃金比例構圖法‧Golden Ratio

知識美學的「模式」與「或然律」

黃金比例構圖法是視覺結構設計,歷史上傳頌數千年的理論,應用在繪圖、攝影、建築…自然生物結構上,甚至有人認為是宇宙結構的奧秘。

黃金比例構圖法,就是設定矩形的長寬比為 1 : 0.618,甚至持續以此比例連續放大構圖空間區域,許多文獻稱為「鸚鵡螺(Chambered Nautilus)形」的「黃金螺旋」。

最後晚餐 Last Supper:達利 Salvador Dali

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應該是20世紀3大畫家之一、Salvador Dali 的「最後晚餐 Last Supper,1995」。

此作品應受 Leonardo da Vinci 同名作品(1495–96)的啟發,現在是美國華盛頓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的鎮館之寶。 

Last Supper_Salvador Dali_1995-Golden Ratio

但這種認定存在「黃金比例」的創作規則,或藝評理論,可能有點牽強。

Chambered Nautilus_Golden Ratio因為以科學實證觀念來剖析鸚鵡螺,兩者很像但實則並沒有遵循黃金比例的數字發展,也因此產生很大的爭議。

這個爭議,和「古典美學」中「非科學」觀點的爭議是一樣的。

亦即一般人缺乏「知識光譜」的觀念,所認識的科學只是狹窄的「物理科學」,認為科學就是要有因果關係、要有「點預測」能力,亦即認為事件的成果,其測量值,一定和依據成因所推算出來的數字一模一樣。

「知識光譜」指出,知識除了因果知識外,還有「機率知識」,而美學更是屬於「第3類知識、人類取用行為知識」,尚待發展的「非等機率知識」。

知識美學不是追求「公式」,而是可以產生「模式」與「或然律」,在某種範圍內的條件下,可以引導、潛移默化較多人類發生某種取用行為:有感、並產生記憶,從而導出知識美學的「模式」與「或然律」式的「通律」。

亦即創作設計不必拘泥於固定數字,如 1/3、 1 : 0.618…等,而「槓桿平衡」指出了較廣闊的觀照:在 3/8 ~ 2/3 的比例範圍內,容易產生「槓桿平衡」美,但超過此範圍,仍並非沒有可令人有感的設計。

最後晚餐 Last Supper: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

兩達對比 Last Supper: Dali PK Leonardo da Vinci

Last Supper_Leonardo da Vinci_1495–96_from wiki

相同的「最後晚餐 Last Supper」主題,Dali 作品和 Leonardo da Vinci 兩相對比,由於 Leonardo da Vinci 具備歷史的「社會相信」優勢,且被附會許多傳說,可能一般比較著名。

但純就「設計有感」觀察,Dali 作品的結構比較恢宏、意涵也比較深奧,原因應非遵守黃金比例,以上圖解,附會的可能性較高。

由於「最後晚餐 Last Supper」具備宗教的基本意涵、必須以平衡穩重優先,所以 2 人都將主角放在中間,Leonardo da Vinci 是將左右 2 群人作不同造型,產生左右兩側的各自槓桿平衡,而 Dali 作品採用了更多創意方法:

多層次連續景深

Leonardo da Vinci 的作品達成了立體空間、三層次的設計:餐桌、建築、與窗外。

 Dali 作品將建築透明化,形成:水、山、雲、天…更綿延連續、多層次的景深,空中還浮著上帝之影,更拉高天頂景深;同時,將 2 位門徒調到前面來,更增加了前景的景深。

縱深式槓桿平衡

Dali 作品的多層次連續景深設計,得以進一步創造出「縱深式槓桿平衡」,餐桌前後形成槓桿,聖父與聖子耶穌再形成天地的槓桿。

兩人都有企圖將耶穌的形象略放大,而Dali 作品的設計,可以使耶穌如金字塔的塔尖般突出,更發生對比效果。

視覺動力效果

Leonardo da Vinci 的作品設計是兩側各門徒都有不同動作,突顯耶穌端作中間的沉穩。而攤手的動作,也是祥和的效果。

Dali 的設計相反,眾徒都是低頭靜聽、聆訓,獨有耶穌雙手都有激情的手勢,同時,與天上聖父的保護手勢作對比呼應。 

視覺色彩效果

Leonardo da Vinci 的作品因長期受到環境劣化,目前有陰暗的感覺,但有文獻提出,當初並非如此。

Dali 的色彩設計,以紅藍互補、對比配色為主,彩度、亮度鮮艷,再增強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與動態感。


攝影照片的視覺企畫:楓橋夜泊

特選一幅有中華風格、臺灣的攝影先師郎靜山的「楓橋夜泊」為代表。

郎靜山的「楓橋夜泊」

統一建構元素:視覺結構

同樣由視覺結構設計的基礎進行品析,就是:平面構圖 Plane Composition、層次景深與前後景 Arrangement of Fields、與結構物件﹦表現物件+道具 Structural Objects and Props。

視覺結構設計平面構圖 Plane Composition

平面構圖 Plane Composition,同樣採用了槓桿平衡 Leveraged Balance,主題的「泊」:漁舟在平面中央偏右。

本圖有一大特色,就是形成右斜、且有縱深發展引導性的視覺主軸。

視覺結構設計層次景深與前後景 Arrangement of Fields

攝影、尤其戶外攝影,要善用實物創造「前景、背景」,可以刻意設計,也可以信手拈來,如在戶外拍照時,可藉選擇有趣的角度或自然背景以增強立體感,例如懸在上方角落的樹葉,或前景佈滿七彩繽紛的野花。

「楓橋夜泊」景深有3大層,而大層中又有小層次。

主題的「泊」:漁舟,是重點的中景。

背景的明月,點出「夜」泊,且多層雲霞掩映,擴大了宇宙的空間。

前景的「江楓」說明畫面所在的時空,再以陰影呈現更多細密層次。注意,前景在空間的比重、甚至色彩的搶眼度,幾乎等於中、後景的總合,是否會有不穩感呢?原來作者還有如下的設計。

本圖還有一大特色,就是創造出「虛擬空間」的「題詞」區,而與「強勢」的前景,再形成平衡。

在安排層次時,始終必須記得「相機-人物-背景」的原則是「相機與人物近-人物與背景遠」,業餘者最大的問題,就是往往反其道而行。 

視覺結構設計結構物件﹦表現物件+道具 Structural Objects and Props

「楓橋夜泊」的視覺物件,均以白描的手法直接表現。

本作品的創意,再次彰顯「帽子哥」的威力。注意漁夫之道具「漁帽」,表現出「傾聽」的傾斜動作。一個結構物件同時促成「意涵元素」的「夜半鐘聲」,與「動力元素」的「到客船」的互動反應。

內嵌幾何空間

以上各種效果的整合,形成了「楓橋夜泊」內嵌幾何空間,包括:一個 X 形的內凹立體方錐,以及一個右斜 ^ 形的時空通道。


統一建構元素:視覺意涵

視覺意涵是實現,最重要的就是「用眼睛說故事」。

要讓觀眾「看見」事件、並「聯想」到劇情、甚至「浮現」未來的發展。

本作品就是以「楓橋夜泊」為劇本的故事,這項設計的意涵可說非常明顯的達成了。 


變化建構元素:視覺動力

郎靜山的「楓橋夜泊」

動力同樣因作品媒材不同,而有靜態動力,與動態動力的區隔。

平面的「視覺動力」來自物件「內在張力」的「動」,「楓橋夜泊」就有3動:

漁夫之動:包括搖槳與傾聽,尤其傾聽,更能傳達「夜半鐘聲」的意涵,也是設計效果的整合。

雲層之動:不同亮度的雲層,除構成多層次的景深外,也會創造流動感。

楓葉之動:也是使用不同亮度的楓樹枝葉,構成更多連密的層次與搖動感。利用亮度形成「畫面」的「動態」,是一種需要多次嘗試的技巧。


變化建構元素:視覺色彩

「楓橋夜泊」表現的是水墨式的黑白、灰階色彩,但使用了一方紅印,也產生了「非對稱式對比」的配色法效果。

而此紅印的小巧,也突顯了對比必須「大小分明」的原則。

攝影建構4 元件

攝影必須使用相機,所以必須再強調攝影建構4 元件:焦距與角度、光圈與景深、快門與光源、影象後製與影象改創,待介述後再併入品析。

「楓橋夜泊」有經過影象後製與影象改創,郎靜山一生都還是在「化學後製」的時代,其實是很不方便的,但觀賞郎靜山其他作品,可以發現他在影象後製與影象改創的表現揮灑自如,且「水墨」幾乎是他作品的總風格物件。

當前的數位影象後製與影象改創工具發達,雖然便利了太多,但作品質感還是靠創意,而非僅工具。


試評範例:江山如畫

「江山如畫 On the River」是中華風格的彩色攝影,為俄羅斯攝影師 Vladimir Proshin 的作品,曾獲得 2015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大獎。

由於這是一張有版權宣告的作品,所以直接在發行者網站 Sony World Photography 上觀賞。

請讀者對這幀作品試作品析。


Copyrigh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vs. Creative Common

著作權:智慧財產觀對創用CC分享觀

當前數位文創的各種表現形式都已多媒體化,所需要應用的各種媒材如果都能獨立原創,當然是最佳狀況。

但如果必需使用、或改創他人作品,請必須詳閱「創作著作權的兩面觀:智慧財產權觀 對 創用CC分享觀 Copyrights of Cre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vs. Creative Commons」一文,並作嚴謹的處理。

對採用「創用CC分享觀」者,我們感激、並願薪火承傳、推己及人;對採用「智慧財產權觀」者,我們主動尊重,而非害怕受罰、更不心存僥倖。


Main Visual Design Case Study 主視覺設計個案品析

Real Publication 商品

Previous Students' Works 本課程學生作品

Media Implementation 媒體實作

Digital Photo 數位影象照片

Digital Graphics 數位美工繪圖

Digital Video 數位視訊

回頁首 Up to page head 至相關主題 Go to related pages
上一頁 Back to previous page 回頁首 Up to page head 下一頁 Go to nex page
留言區因雲端系統重整,暫停開放。敬請以電子郵件留言。 同類別內相關主題
上層主題
視覺設計總論
視覺設計/數位視覺設計主題_數位圖片=美工繪圖 + 影象照片 Subjects in Visual Design/Digital Visual Design
TX視覺設計創作分析架構與建構元素 Visual & Digital Visual Design Analysis Framework and Its Formation Elements
Visual Design 視覺設計:媒體/媒材的分類與整合
Graphics/Image Processing Basics 圖形影象處理技術簡介
Digital Color Design Fundamentals: Color Primaries, Digital Color Systems 數位色彩設計基礎:色彩原理‧數位調色制度
Color Psychology_Color Matching Design 色彩心理學_數位配色設計
TX's Color Selection and 4 Matching Laws TX選色與四大配色通律
色彩色塊為導向的創作流派_當代實用美術/視覺設計/繪圖美工基礎1 Color Structures Centered Stream_ Contemporary Practical Arts and Visual Design
幾何象徵為導向的創作流派_當代實用美術/視覺設計/繪圖美工基礎1 Symbolic Geometry Centered Stream_ Contemporary Practical Arts and Visual Design
複合媒材為導向的創作流派_當代實用美術/視覺設計/繪圖美工基礎3 Mixed Media Centered Stream_ Contemporary Practical Arts and Visual Design
當代實用美術作品品析_當代實用美術/視覺設計/繪圖美工 Contemporary Practical Arts and Visual Design: Artwork Critique
當代美術作品品析_寫實主義_當代實用美術/視覺設計/繪圖美工 Contemporary Arts and Visual Design_ Realism: Artwork Critique
數位影象處理軟體應用簡介 Introduction to Imaging Processing Software
數位 圖片設計實作:數位調色盤與繪圖影象工具應用
數位圖片設計實作:數位圖片檔案轉換
數位圖片設計實作:多選取區與物件/圖層
數位圖片設計實作:圖片輸入與封面設計
數位美工繪圖
Identity Systems and Logo Design 識別標幟系統與標準字設計
視覺識別標幟系統 設計思想演變_視覺識別標幟系統設計 Evolution of Visual Identity System Design_VIS Design
視覺識別標幟系統應用專域:紋章學、旗幟學_ Heraldry and Vexillology: Specific Visual Identity System Design_VIS Design
網路時代的識別標幟系統:通用物件規格與範例 General Identity Systems Design
Logo Design: Cases 1 標誌設計:變形技術與反相技術_創意範例1
Logo Design: Cases 2 標誌設計創意範例2
Identity Systems Practice: Logo 標誌之標準圖案設計與元件設計師實作
Identity Systems Practice: Logo 標誌之標準字設計與文字工具實作
數位 圖片設計實作:造型家族:變形‧扭曲‧潤飾
網站視覺識別:布景主題‧橫幅導覽‧風格元件設計 VIS: Web Theme, Banner, Doodle, Navigation and Style Elements Design
網站視覺識別:圖示‧專用圖示‧多元圖示‧風格物件設計 VIS: Icons, Personal Icons, Creative Symbolic Icons and Style Objects Design
多元視覺識別:個人化社交卡‧貼圖‧票證設計 VIS's Social Cards/Stickers/Tickets Design
Identity Systems Practice: Banner and gif 識別標幟系統橫幅實作與gif
Hand-Drawn Visual Identity System Design 手繪視覺識別系統設計
網路素人 創意漫畫_數位繪圖/數位美工 Web Amateur Cartoonists' Works
數位攝影
數位影象/數位攝影設計 創作分析架構與建構元素 Digital Imaging/ Digital Photo Design Analysis Framework and Its Formation Elements
數位攝影建構:焦距與平面元件 Focus and Plane
數位攝影建構:光圈與景深元件 Aperture and Depth
數位攝影建構:快門與光源元件 Shutter Speed and Lighting
數位攝影建構:影象後製 與影象改創元件 Post Production
數位攝影機 簡介 About Digital Camera
Nikon F3之迷戀!
Pentax K2之信賴
數位攝影設計:劇情式劇本實作 Digital Imaging/ Digital Photo Stories Design
數位攝影設計:系列式劇本實作 Series Design in Digital Imaging/ Digital Photo Stories' Screenplay and Practice
數位攝影設計:錯覺式劇本實作 Digital Imaging/ Digital Photo Stories Design: Screenplay and Practice_ Visual Illusion
數位攝影劇本:團體式劇本實作 Digital Imaging/ Digital Photo Portrait Design: Screenplay and Practice_ Group Photo Shoot Design
數位攝影設計:人像攝影劇本實作 Digital Imaging/ Digital Photo Portrait Design
攝影劇本與視覺設計_美學追求的看山看水過程 Pursuit in Aesthetics
攝影劇本與視覺設計_美學結構的天成與偶得:造境與自然 Two Structures in Aesthetics
當代多元創意攝影作品品析 Contemporary Interdisciplinary Imaging Arts in Visual Design: Photos Critique
Digital Photo Case Study_1 數位攝影設計個案研究1
Digital Photo Case Study_2 數位攝影設計個案研究2
影象處理/後製改創
視覺設計/數位攝影/數位美工:視覺焦點設計與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系列
調光 數位特效_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Light Digital SFX_ Digital Pictures Postproduction
調色 數位特效_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Color Digital SFX_ Digital Pictures Postproduction
調HSB 數位特效_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Integrating Hue/ Saturation/ Brightness of Digital Visual SFX_ Digital Pictures Postproduction
去雜 數位特效_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Clean up Digital Visual SFX_ Digital Pictures Postproduction
魔術棒去背 數位特效_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Background Digital SFX_ Digital Pictures Postproduction
套索去背 數位特效_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Background Digital SFX_ Digital Pictures Postproduction
擷取物件去背.橡皮擦輔助去背 數位特效_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Background Digital SFX_ Digital Pictures Postproduction
柔邊 數位特效_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Border Digital SFX_ Digital Pictures Postproduction
加框 數位特效_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Frame Digital SFX_ Digital Pictures Postproduction
模糊、遮罩/遮色片、色版、像素模糊、馬賽克特效_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Blur and Mask Digital Visual SFX_ Digital Pictures Postproduction
文字特效 數位特效_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Text Digital Visual SFX_ Digital Pictures Postproduction
圖層組合/混合模式/高級漸層_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Layers Digital Visual SFX_ Digital Pictures Postproduction
後製整合 數位特效_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Layers Digital Visual SFX_ Digital Pictures Postproduction
數位醫美系列 數位美容整形_數位視覺焦點設計與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Plastic Surgery of Digital Aesthetic Medicine Series
數位減肥塑身 數位醫美系列_數位視覺焦點設計與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Body Shaping of Digital Aesthetic Medicine Series
數位醫美環境改創 數位醫美系列_數位視覺焦點設計與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Body Shaping with Multiple Layers of Digital Aesthetic Medicine Series
攝影詮釋學_數位視覺焦點設計與數位影象後製/影象改創技術 Interpretational Photography and Image Manipulation
數位動畫創作
數位動畫創作分析架構‧建構元素與實務分類 Animation Creation Analysis Framework, Formation Elements and Its Types
GIF 數位動畫圖示/動畫貼圖:設計與實作快訣 Animated GIF Icons Creation: Design and Practice Tips
GIF 數位動畫小品創作 :企畫與原稿設計
GIF 數位動畫小品創作 :過場設計 Animated GIF Graphics
GIF 數位動畫小品創作:特效設計 Animated GIF Graphics
GIF 數位動畫小品創作:輸出:另存新檔‧匯出/ 觀摩
GIF 數位動畫小品創作:個案研究/ 資源與觀摩
Animation: Transparent Overlay 數位動畫創作進階篇:透明重疊
Animation: Frames' Modification 數位動畫創作進階篇:畫格微調、新增、加物件
Animation: Multiple Objects in Frames 數位動畫創作進階篇:畫格多物件處理
數位動畫式統計表圖

創用 CC 授權條款此作品衍生自【統雄網路社群 TX Web Community】,由吳統雄 Sean TX Wu 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此條款的授權同時適用於 http://tx.liberal.ntu.edu.tw 下,與 http://tx.shu.edu.tw 下,除特別標明外,所有媒體形式之著作物。
本網群為公益服務,瀏覽者須接受以下聲明,方可瀏覽。著作權聲明-Copyright © 吳統雄:申請引用資訊-免責聲明-鳴謝:本網路社群之開發曾受國內外機構、包括臺灣大學補助。
Copyrights of TX Web Community 統雄社群著作權聲明 This is a public service web community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you have to accept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fore entering. Copyright © Sean TX Wu, All Rights Reserved, Request for Citation, Disclaimer, and Acknowledgement.
內容網站:提供與分享各種知識、資訊、作品。互動群組:社員可以討論、展示、交流、企畫、分工、管理、投票決策。合作群組:Web2.0的民主自治精神,社員可以參與決定群組的內容與表現形式。

吳統雄的音樂-Sean TX Wu's Music  笑話中學美語-Humor and American English Learning   私人來信-Write a private mail to Sean TX Wu  留言與討論 Leave Comments/ Forum 吳統雄的相簿-Sean TX Wu's Album

只在「統雄社群」內查詢以下主題 Search in TXCommunity

統雄網群的Google排行本站Google排行榜‧全球冠軍
取用模式研究國際團隊 Adoption Modeling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eam 合作群組取用模式
國際研究群
吳統雄的研究、教學、與作品 Sean TX Wu's Research, Teaching and Art Works 內容網站第3類知識
互動群組研究方法
內容網站數學樂學
內容網站美語樂學
內容網站人文社會
互動群組產學合作
資訊管理/資訊科技/資訊系統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ystems 合作群組資管教育
互動群組資訊管理
內容網站電子商務
內容網站網路教育
數位文創 Digital Cultural Content Creation 內容網站數位文創
合作群組大學青年
合作群組數位電視
互動群組美學實驗
數位音樂 Digital Music 內容網站數位音樂
內容網站社會參與
內容網站文學創作
投票行為、選舉預測與其他行為研究 Election Prediction and Other Behavioral Research 內容網站選舉行為
互動群組其他專題
第3類知識 The 3rd Knowledge 合作群組接龍實驗
互動群組招親實驗
互動群組公投實驗
互動群組量尺實驗
互動群組舞者實驗
年度20大點播音樂

偶然
金蟠桃
水調歌頭
請你,天明再離開我
點燭
別離
挖呀挖
稚情(嫦娥)
天亮歌
願意
墟
思念
華靈廟
Panda
團團和圓圓

相逢
媽媽的愛心
從此
笑笑歌
幕落(必然)
上山打野狼

研究與講義目錄

研究方法講義目錄
統計多變項分析講義
資訊管理講義目錄
數位文創/數位內容講義目錄
數位音樂講義目錄
產學合作-就業進修講義目錄
人文素養-人與社會講義目錄
人類行為+資訊管理研究目錄
網路使用/電子商務研究目錄
網路教育研究目錄
數位音樂作品目錄

在「瀏覽時間」前50%以內,剔除工具頁(如SharePoint應用)、簡介頁(如統雄曲目)、互動頁(如討論區)。粉底文章亦同屬年度20大瀏覽時間。

統雄-統計神掌 因素分析篇
性幻想行為簡說:格雷的五十道陰影
作業流程圖範例
UML
:統一塑模語言與流程圖

信度與效度分析
統雄-統計神掌 共變數分析篇
統雄-統計神掌 調節模型篇
統雄-統計神掌 多元迴歸篇
投考-甄試研究所之自傳秘笈
統雄-統計神掌簡單迴歸/相關分析
統雄-統計神掌 變異數分析篇
MIS:管理資訊系統
多氯聯苯大追兇
和聲與和弦進行設計
統雄-統計神掌SPSS篇
統雄-統計神掌中介模型分析篇
學術論文寫作法
統雄-統計神掌因素效度分析篇
研究所甄試之研究計畫秘笈
統雄-統計神掌多變項精華篇
問卷設計流程圖-範例
電子郵件亂碼的解決
統雄-統計神掌易筋經
定量方法對定性方法
統雄-統計神掌因徑/結構方程模型1
六藝:多元學習的詮釋與實踐
個案研究法/參與觀察法
文獻研究法
和聲與和弦分析
實驗法、準實驗法
歷史記錄

在「點閱數」前50%以內,剔除工具頁(如SharePoint應用)、簡介頁(如統雄曲目)、互動頁(如討論區)、與已經出現在同屬「年度20大點閱數」之頁。

網路使用行為研究方法
視訊後製作程序
爸爸
大學青年‧網路雜誌
網頁3大基本語言與編輯軟體
科學知識產生的程序
打二房別亂了套 
1篇30年後引起迴響的文章
向老大哥WGA說不! 
知識美學與數位美學 
我,被禁唱的民歌手
金蟠桃 第一幕 樂園
偶然、或然、必然 音樂劇4
接龍實驗-結果討論
MIS專案進度管理甘梯圖
知律,破律,又合於律
真實美語/生活英語選
當代流行歌 又吵又欠缺變化
職業化快閃影片創作品析
驗證式SEM解析篇-計畫行為論
歷史記錄

這裡有我在30餘年教學經驗中的學習與分享。

教改‧我先走了三十年教改‧我先走了三十年
教學的理念、實踐與感受教學的理念、實踐與感受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唸臺大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唸臺大
2012總統選舉預測 2012總統選舉預測
大任務‧小使者大任務‧小使者
Fulbright Project Fulbright Project
統雄老師領導的美國喬治亞理工
Adoption Model國際研究群
Westgate FraudWestgate Fraud
e世代公共服務新聞宣言e世代公共服務新聞宣言
虛擬整合校園虛擬整合校園
請將連結不到網頁的網址,寄給統雄老師,謝謝!連結不到網頁

請按此,至友站列表。並歡迎同好加入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