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x Courses of Ancient Chinese Education
孔子的全科式多元學習
Confucius's Universal Model
of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
孔子-或古代的大教育家-的教學內涵「六藝」(或稱君子六藝)包括6個科目:禮、樂、射、御、書、數,反映的是一種全科式多元學習、平衡學習、以全人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與當前大多數強調「分流分科」、以就業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是相當不同的。
如果從當前大學的分科來比較,六藝包括自然科學與數理學門1科(數),生理健康與體育2科(射、御),人文社會與藝術3科(禮、樂、書),涵蓋了「知識光譜」中的自然物理、生理健康、人類行為的學習,完整性與綜合大學無異。
又若從教育的類型來分析,則智育有3科(禮、書、數),體育2科(射、御),還有性靈陶冶1科(樂),形成非常有趣的配當,也反映了知識應有的多元性與身心發展的平衡整合性。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六藝的排序:人與社會第一、音樂性靈居次、體育第三,然後才是文史、數理。
禮:人與社會行為
人與人相處之道、人的各種社會行為與規範,即今日的各種社會學科、管理學科、傳播學科、法律學科、行為學科。
孔子將「禮」置第一,也可見他「以人為本」、重視「倫理法制」、發展「人與社會行為」為學習基礎的旨意。
樂:全腦運動 full-body brain workout
人類的學習與成果,除了以上可形諸文字、見諸形體者之外,還有存在而不可見的「性靈」。音樂可能經由大腦皮層 Cerebral Cortex 運作,而可以探觸性靈,溝通全腦與心靈層次最深、最抽像的學科,是一種不須要特定語言,而可以普世溝通的語言。
從古籍記載可知,孔子的教學「詩樂」本來是合一的,只是歌詞部分-詩經仍存,可惜樂譜-樂經已經亡佚了。從詩經「風雅頌」的體制內容,反映了孔子關懷的多元性,包括:流行文化、室內雅樂、國家慶典音樂等等。
音樂不僅不與科學互斥,更屬相輔相成。除了伽利略、普朗克、愛因斯坦均擅音律的例子之外,發現天王星、成為新太陽系、天文學知識開拓者的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在44歲之前,其實是職業演奏家、作曲家。西方數學的開創者畢達哥拉斯,同時是樂理的奠基者,音樂與數學,實在存在著巧妙的內在相通。
近年的腦神經科學,對以上現象提出了發現與解釋:演奏音樂的過程實為「全腦運動 full-body brain workout」,會使腦部原來各分工的區域,產生共鳴、協同作用,尤其會促進左右2「腦半球」的溝通,經由各種能力的整合,而激發出創新的潛力。進一步說明請見: How playing an instrument benefits your brain,中文版請參見:音樂如何改變你的大腦。
大腦皮層 Cerebral Cortex
大腦皮層(Cerebral Cortex),又稱為大腦皮質,是大腦的解剖結構,在腦和整個神經系統演化史上最為晚被研究發現的部分。
大腦皮層(Cerebral Cortex)的解剖結構,一般採用布羅德曼分區(Brodmann area),由德國神經科醫生 Korbinian Brodmann 依據神經解剖學中的細胞結構(Cytoarchitecture),即其神經元的組織方式分類。他的分區系統包括每個半球的52個區域,唯其中一些區域日後再被細分,例如23區被分為23a和23b區等。
下圖特別強調的是:聽覺區 Auditory Cortex、運動區 Motor Cortex、與視覺區 Visual Cortex。
音樂會使腦部原來各分工的區域共振。 | 使腦部原來各分工的區域產生溝通與連結。 |
協調聽覺、視覺、運動3大區塊。 | 促進左右2「腦半球」整合創新。 |
射、御:體育與身體之美
狹義的「射」是射箭、「御」是駕戰車;廣義而言就是體育、運動、強身、健美。而在當時春秋戰國、經常兵戎相見的背景下,也有自衛與戰鬥技能的應用意義。
從古籍記載的內容,射、御的實施不僅強調體魄的鍛鍊、技巧的嫻熟,同時非常講究身體線條的力與美。譬如,在賽車時有一條規則「舞交衢」,就是強調動作要有節拍,使運動有如舞蹈,包括身體藝術的追求。
在古文化史中,似乎僅著墨希臘重視體育與身體之美,其實在孔子的學校裡,這方面的發展並不遑多讓!
射御新解論語中有一段有趣記載: 達巷這個地方的人說:「人們都說孔子很偉大!說他什麼都會;但是也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在哪一方面專長特別出名啊!」意思應該是暗諷孔子「樣樣通、樣樣鬆」。 後來這段話傳到孔子的耳中,於是,有一天上課的時候,他就對著門人弟子們笑說:「那我就選一項專長吧!選駕車呢?還是射箭呢?嗯,那我就選專長是駕車吧!」 一方面這是孔子自嘲式的幽默,另方面,孔子自己挑一項專長優點,他的選擇竟然都是體育,實在很值得玩味。 不過,在孔子心中,射御應該已經昇華超越體育的境界,他另有一段話: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八佾第三》 孔子說:「君子不會主動爭贏鬥勝。假使必不得已要有所競賽,就比賽射箭吧!比射時,升堂及下堂都相互行禮作揖,禮讓對方先行。勝負確定以後,互相舉杯敬對方,這才是君子之爭!」 所爭的是自己本身全力以赴的運動精神,而不是一時勝負。 射御之戰車戰法春秋時代,射御之戰車戰法,可能的視覺復現如「古代戰爭 中華兵家」影片之:1:26 起。 |
書:讀寫與文史哲
狹義是識字教學、讀寫教育、語文學、教育學。
不過,「書」的定義也包括「書經-尚書」學,亦即歷史學。所以,「書」就是廣義的「文史哲研究」,涵蓋現代的文學院教育、各種人文科學、與Liberal Arts。
西方的「基礎教育素養 Literacy」就是:讀、寫、算。六藝中的「書」和以下的「數」,就是讀、寫、算,合稱「小藝」,在教學實務上,也是先教授這2項,可以說是不分中外、人類經驗與發展的共同行為實踐。
數:計量方法
中華古數學有《算經十書》,是由先秦至漢唐時期十部重要的數學書籍,其中又以「九章算術」最具代表性。
「九章算術」可能是由西周(前1044—前771)到漢初(前202-220),前後達 1000 年間,多人的編纂和修訂的累積,為唐初國子監算學館規定的數學教科書《算經十書》之一。
以計量方法解決實務需求和知識探索,一般認為即「九章算術」所討論的9個主題:
方田章:主要是田畝面積的計算和分數的計算,是世界上最早對分數進行系統敘述的著作。
粟米章:主要是糧食交易的計算方法,其中涉及許多比例問題。
衰分章:主要內容為分配比例的算法。
少廣章:主要講開平方和開立方的方法。
商功章:主要是土石方和用工量等工程數學問題,以體積的計算為主。
均輸章:計算稅收等更加複雜的比例問題。
盈不足章:當前數學術語中雙設法的問題。實則為「公約數、公倍數」的進階倒數運算,已知若干除式的餘數,而探求其原始父母。
方程章:主要是聯立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和正負數的加減法,在世界數學史上是第一次出現。
勾股章:勾股弦定理,亦即三角/多角形面積的各種計算與應用。
我注意到:九章從方田、粟米入手,幾乎和西方古文明開始研究數學的問題一樣,可以反映人類不分文化,在基本行為需求上是極為接近的。
中華其實古早就注意到了計量知識與教育,尤其「方程章」對一次聯立方程式的研究,更可能是人類文明之創建,可惜後世衰落,終於被近代西方所超越。
除了直接的「數學」意義外,古代「數」也包括了「數術」的意義,又分為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六類。
其中天文、歷譜、五行、形法就是研究天象、宇宙學的內涵,也就是物理之學、自然科學之源起。
另外蓍龜、雜占雖屬迷信作品,但也反映人類在尋求解釋自然界之原理時,當理論推導遭遇抽像障礙時,就容易與宗教或地方性的民間信仰結合在一起。
從宇宙學開啟自然科學的研究,從宗教解釋改革向科學解釋,這樣的理性源流與發展,和西方幾乎是一樣的。
在數學學門,統雄老師再次觀察到了:「中華智慧早於西方,但欠缺體系觀:即未意識到知識論、方法論的內在邏輯,與「結構-意涵」的統一表現形式」。「九章算術」源起(約前1000)遠早於西方數學的始祖經典:歐幾里得(Euclid,約前300)所著的《幾何原本》早了700年,但體制上只是分散的問題;而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則建立了公理系統、以發展階層式定理,而導出如金字塔一般宏偉的知識體系。
前人所詮釋的孔子形象,和他的教學真實內涵並不相配。 |
孔子形象
以吳道子的《孔子行教像》為藍本的眾多孔子圖像,都是駝背、長眉、合掌,看來很學究古板,反映了前人心中對孔子的詮釋。但在孔子的學校中,有一半時間都在唱歌、作運動,上課則社會、人文、數理科學兼修,提供的實在是個充滿活力的多元學習環境。
教育並非陽春白雪,就業實務與人性發展必須兼顧。但教育的功利需求愈來愈凌駕求知的興趣,民國版的「三字經」,已經有:「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的感嘆!
近代美式分科教育興起,形成「分流分科」的制度,與「兩種文化」的社會現實,將年輕人制約成理工、或人文的兩型。更糟的是,年輕人很容易把這種外在「社會相信」,內化為自我認知,喪失了平衡發展的自信。我願意提醒:學業「專長」是為了分類「職業」,而不是分類「人性」,從而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不過,國際上已經有一些大學注意到這個問題,譬如以理工聞名的MIT麻省理工,現在已規定全校必修課共17科,數理/生理/科技占9科,而人文/藝術/社會占8科,這個理念與政策,可以說是「多元學習」的復興。
註:就嚴謹考證而言,六藝出自〈周禮〉,不一定是孔子學校的具體科目,但孔子教學注重〈周禮〉,且在論語言行錄中反映了對六藝的實踐,所以,以孔子與六藝象徵東方古代的教育思想,應該還是成立的。
六藝教學摘要表
課程 |
內容 |
學院 |
類型 |
禮 |
人與人,人與社會相處之道。 |
社會,管理,傳播,法律 |
群,德,智育 |
樂 |
普世性靈溝通的非語言。 |
音樂,藝術 |
美育 |
射 |
運動,健美,自衛與戰鬥。 |
體育學院 |
體,群育 |
御 |
同上,兼儀隊舞蹈功能。 |
體育學院 |
體,群育 |
書 |
讀寫教育與文史哲研究。 |
人文,教育 |
智,德育 |
數 |
宇宙學,數學,自然科學。 |
理工學院 |
智育 |
Six Courses ofAncient Chinese EducationThe six courses of ancient Chinese education are: 1. Human and Social Behavior: it includes etiquette/social/law/management/communication sciences. 2. Musicology: it includes music performance/popular culture/ceremonies/rituals/spirituality. 3. Archery: it stands for martial skills/sports/gentleman's competition. 4. Chariot riding: it stands for martial arts/physical culture. 5. Literacy and liberal Arts: it includes reading/writing/literature/history/philosophy. 6. Quantitative Methodology and Cosmology: it stands for physics/arithmetic/mathematics. 六藝的英譯六藝的英譯一般常見者為:rites, music, archery, driving a chariot, learning and mathematics。 禮譯為 rites 可能偏了,譯為 etiquette 可能好一點,但仍嫌觀照太窄。 書譯為 learning 太廣泛了,意義不明。也有譯為 penmanship 則更窄了。 數譯為 mathematics 可能也略窄。 故統雄老師譯為:Human and Social Behavior, Musicology, Archery, Chariot , Literacy and liberal Arts, Quantitative Methodology and Cosmology. |
柏拉圖七藝
在古希臘時期,柏拉圖提出了「七藝」,或稱為「自由七藝」(Liberal arts),今則譯為「博雅教育」,是歐洲中世紀學校中的基本課程:文法(包括拉丁文和文學)、修辭(包括散文與詩的寫作,以及歷史)、邏輯(即形式邏輯)、算術、幾何(包括地理)、天文、音樂。聖伊西多爾又將前三科定為初級學科,稱為「三藝」(trivium),後四科定為高級學科,稱為「四術」(quadrivium)。
柏拉圖七藝在數字上超過孔子六藝,但內涵上只有:書、術、樂三藝,未及孔子同時關注的禮(群育、德育)與射、御(體育)。
柏拉圖在多元學習的投入與實踐,不如其弟子亞理斯多德的不分科式多元學習模式。
不過,古中華強調的群育,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在群己關係的分辨、合理與實踐處理上,似乎反而不如歐洲。
延伸閱讀
學園漫步:亞理斯多德的不分科式多元學習
腦半球論:分工而非互斥的多元學習
數學與舞蹈的共同性
九章算經
周髀算經
數學與天文、宇宙學的整合。
互動百科的補充資料
以下這篇來自大陸學者的評論,似乎是先肯定階級史觀,再詮釋六藝的內涵。其中提到「射、御在孔子的教學中已不佔重要地位」似非事實,而「九數即九九乘法表」的說明,我也覺得過於簡化。 但我基於容納百川-尤其與我看法不同者-的立場,特別附錄如下。 |
中國奴隸社會時期學校的六門教育教學課程,即禮、樂、射、御、書、數。內容包括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九數。
五禮即:「吉」禮,用於祭祀;「凶"禮,用於喪葬;「軍」禮,用於田獵和軍事;「賓」禮,用於朝見或諸侯之間的往來; 「嘉」禮, 用於宴會和慶賀。
六樂即: 「雲門」、「大鹹」、「大韶」、「大夏」、 「大濩」、 「大武」等古樂名。
五射即: 「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白矢即箭穿過鵠的,要用力適當,恰中目標,剛剛露出白色箭頭。參連即先發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中的,看上去像是一根箭。剡注即箭射出,箭尾高箭頭低,徐徐行進的樣子。襄尺的襄讀讓,臣與君射,不與君並立,應退讓一尺。井儀即連中四矢,射在鵠的上的位置,要上下左右排列像個井字。
五御即: 「鳴和鸞」、 「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鸞、 鳴都是車上的鈴鐺,車走動時,掛在車上的鈴鐺要響得諧調。逐水曲即駕車經過曲折的水道不致墜入水中。過君表即駕車要能通過豎立的標竿中間的空隙而不碰倒標竿。舞交衢即駕車在交道上旋轉時,要合乎節拍,有如舞蹈。逐禽左即在田獵追逐野獸時,要把獵物驅向左邊,以便坐在車左邊的主人射擊。
六書即六甲,是古代學童練習寫字的材料。因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其中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所以叫六甲。
九數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學校的數學教材。
關於六藝教育的實施,是根據學生年齡大小和課程深淺,循序進行的。並且有小藝和大藝之分。書、數為小藝,系初級課程;禮、樂、射、御為大藝,系高級課程。大藝中的禮、樂代表奴隸主階級意識形態,樂的作用主要是配合禮進行倫理道德教育,禮重在約束外表的行為,樂重在調合內在的情感。射、御,明顯屬於軍事性的,因為戰車在當時戰爭中是主要武器,要掌握戰車的技術,必須學射、御這兩種武藝。而禮、樂和射、御又有密切聯繫,在進行射、御訓練時,要配合禮、樂的活動。禮與樂除配合射、御的訓練,還配合對鬼神的祭祀,即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可見禮、樂、射、御的訓練,是為奴隸主貴族培養統治人才和軍事骨幹的教育目的服務的。
關於"六藝",還有另一種解釋,即指《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經」。六藝與六經的混稱, 始見於司馬遷的
《史記‧滑稽列傳》:「孔子曰:六藝於治一也,《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夏、商、西周的六藝基本屬於軍事技藝性的,而儒家六經主要是理論知識性的。例如射、御在孔子的教學中已不佔重要地位,傳統六藝中的禮、樂富於鬼神迷信色彩,而孔子所講授的古代禮樂著重在理性的闡述。因此《周禮》所謂六藝是春秋以前貴族學校的課程,和孔子及其後儒家所傳授的六經已有很大區別。但六經與六藝有一定的繼承和發展的關係。
參考書目
鄭康成注、賈公彥疏:《周禮註疏》,四部備要本,中華書局。
鄭司農(鄭眾):《周禮解詁》,見《玉函山房輯軼書》,長沙瑯嬛館刻。
戴德:《大戴禮記‧保傅》,四部叢刊本,商務印書館。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63年6月,上海。張政烺:《六書古義》,見《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