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ters' Behavior & Election Prediction
53237 正常選民結構選民分作「主動」和「被動」投票 2群, 假設總共 20人,每群 10人,則: 主動投票群10人分作:5(25%)維持現勢群:意識型態+現勢利益。
|
|||||||||||||||||||||||||||
正常/危機投票解說正常投票率為65%±15%,超過為危機。總統選舉模式:53233-4 (高危己可能)基層選舉模式:5311-10 (低危己可能)
|
1996:76.04 | 2000:82.69 | 2004:80.28 |
2008:76.33 | 2012:74.38 | 2016:66.27 |
2020:74.90 | 2024:71.86 |
所以,只有 2000年(首度改朝換代)、 2004年(槍擊事件)有危機事件-亦即非正常現象。
前5次平均投票率為77.94,亦即2016發生「輕疏離群」棄投現象。
立法委員(中央民代)投票率如下:
1969:55.00 | 1972:68.18 | 1975:75.97 |
1980:66.36 |
1983:63.17 |
1986:65.38 |
1989:75.16 |
1992:72.02 |
1995:67.65 |
1998:68.09 |
2001:66.16 |
2004:59.16 |
2008:58.50 | 2012 : 74.72 | 2016:66.34 |
2020:74.93 | 2024:71.84 |
1996 第三屆國大代表選舉後中止,國會單純化,故宜以 1998 為斷點;2004 後與總統選舉同時舉行,形成近似模式。
全部在本模式預測範圍內,均為正常投票。
基礎理論 研究方法 數學解說
選舉預測系列 投票行為系列
自1980~迄今的預測成果與證據在此
我於1980年開始進行選舉的數量化研究,1983年在臺灣創辦首度大型選舉民意調查,承蒙獲得金鼎獎肯定,迄今持續已逾40年。在「投票預測」上,不論單一或多席次選舉,誤差都能維持較一般可見資料為小的成果。更重要的嘗試,是投入「選舉行為」研究,希望能發展出長期的預測模式。
我從1983年創建「形象指標」作為投票預測的工具,並發現「53237選民結構」(原始為7535選民結構)理論,自1986年起陸續發表:這個理論有可能發展為長期循環的預測模式,1994年更指出這個模式所預測可能會發生的重大事件:
1.國民黨會萎縮。
2.會形成3黨競爭。(後來發生在2000年)
3.陳水扁會以微少差距勝出執政。(也發生在2000年)
4.對於游離選票會擺盪的分析,也說明國民黨與民進黨得票之比會從約 60:40,此消彼長、再此長彼消,經1循環後,又回到60:40。(就是2008年嗎?)
[注:上節報告是我2004年建立本站時所寫的,當時所用的是疑問語氣。後來,果然發生在2008年。]
2004年總統大選,一般人以為連宋會大贏時,我曾預測到陳水扁總統會以極少差距當選,同時將伴隨長期的紛爭。限於法律限制我無法以個人身分公布,但我曾經把預測告訴過2位具備國際學術地位、和重要學術行政地位的學者專家,並尋求解決即將發生災難的可能性。(記錄在「政大社科院政策論壇」)
2008年總統大選前夕,我又向兩位報告了我的預測,請他們再作一次見證。同時指出:2008選舉的數字,我可能早在20餘年前就已經預測出來,我這次只是驗證而已。
結果我2008的預測誤差為 1.35%,是我所見到所有總統預測數據中,最接近事實的。
2012年總統大選前夕,我再向多位朋友報告了我的預測,請他們共同觀察。 結果我2012的預測誤差為 0.43%,再度是所有民意調查預測,與事實最接近的。
2014年的臺北市長選舉我接受第三方人士委託調查,因無保密條款,我在投票8周前,我向【藍綠白】三方均報告了選舉預測,最後和結果誤差不到 1%。也是人類行爲不易改變的佐證之一。
2018年的高雄市長選舉前夕,我向幾位朋友及臺大校友與建中校友群組,預測了各行政區的勝負,達到 100% 的正確,更重要的是,可能是第一次有數據與統合分析,支持了【是時勢造英雄,非英雄造時勢】的理論。
本社群和其他選舉調查最大的差異,可能是:本社群追尋新計量方法的「模式預測」與結構分析,而不同於其他的跑馬式預測。
我從1996年起,也對當時剛剛興起的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使用行為,展開長期的系列研究,結果發現:表面看起來無關的兩者,其實在基礎上相通之處,就是人類的「取用與選擇行為模式 Adoption Modeling」。
從嚴格的條件評論,當前的各種行為研究,還不能完全滿足作為「科學」的條件,原因之一,就是始終缺乏基礎的「定律」,期望Adoption Modeling能有往基礎定律探索的機會。
「53237選民結構」與其基礎的「取用與選擇行為模式 Adoption Modeling 」,似乎可以解釋與預測「過去約30年1周期」的長期選舉行為。
好的理論是穩定的
學習選舉預測 40年來,很幸運的,還沒有錯過。但我每次都警惕自己:人類行為是機率知識,小心這次就會錯!
我主要學習心得有二:第一、 如果能夠有基礎的行為理論,人類的行為是可能預測的。
好的方法是變動的
第二、 社會不斷的變動,我每次預測完畢,都在思考新發生的問題,與可能的解決方法。當前的民意調查,比我在 1983年在臺灣開創選舉研究時艱難千百倍。所以每一次,都必須思考上一次調查方法產生的新問題,推出前所未解決的新方法。同時,不能局限於調查單一方法,而必須融合【統合分析】的【邏輯與技術】與其他各種數量化方法。
玄水淵
本站別名玄水淵,出於《莊子》外篇的《知北遊》章:【知,北遊於玄水之上】。
【知】是假託的人名,名義上是【全知者】,其行為卻是【學習者】,北遊到【玄水】去訪問:無爲謂、狂屈、黃帝等人,以求道解惑,每人也依其名的方法意涵,作了不同的回答。統雄老師據此典故,乃將【玄水淵】比為有如西方的 Delphi,是求道解惑、預測未來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