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孕育了消費者基金會
原刊〈聯合報系月刊〉
聯合報 吳統雄
十一月八日有一則消息,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正式揭示了:聯合報是消基會的創造催生者。
「根」字紀念牌
在慶祝六週年的典禮中,消基會把四面鑴有「根」字的紀念牌,贈送給一個團體--台北市青商會,以及三位個人--張作錦先生、蔡宗英先生、和本人--都是聯合報的同仁。消基會並且在會中報告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程:六年多前,聯合報提出了構想,募集了資金,然後交由台北市青商會執行,篳路藍縷終至當前規模。消基會今天造福群眾、樹立多元化人民社團典範,有目共睹,不待多言。
一篇文章‧10萬募款
|
消基會董事長李伸一先生以充滿感性的語氣說:消基會以十萬元基金起家,在六週年前夕竟然已能以一千多萬元購下復興南路的新廈,反映了社會回饋與殷望的實況。他說,如同遊子落難、不敢思親;而若一旦錦衣有成,便油然興起感念情懷,所以有這項致贈紀念牌之舉。
消基會的實質成就,可以說完全是由許多位無名義工、前後董事長柴松林、李伸一先生、所有董監事共同辛勤灌溉耕耘、而終致開花結果,聯合報的同仁是居不了功的。當然,如果聯合報在適當時刻沒有創造觀念、強力鼓吹、提倡募款,消基會是否能夠自然孕育而出,也未可知。
「假酒事件」因禍得福
在約近七年前,暴發了假酒傷人事件,當時我還在專欄組服務,前總編輯張作老走到辦公桌前來說,想想怎麼把這個慘痛教訓,導向正途才好。我一動腦,寫了一篇「發起不乾杯運動」的「話題與觀念」,老實說,這種奇想式的題材是可用可不用的,結果卻登出來了。
第二天,我又分頭向主任及總編輯報告,是否繼續發展一下。張作老想了一想說:「可以。」於是我連續奔跑訪問、召開座談。而聯合報老是站在台前也不宜,於是又聯繫了台北市青商會出來主持,經過近一年的討論醞釀,這項運動終於塑造了「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如果說,聯合報不是以三版、頭條、連續性、長期不懈地報導,這項構想可能早就煙消雲散了。對我個人而言,過去也曾受到若干鼓勵。這一次形式最簡單,我卻最驚喜。這一次最沒有實質的獎勵品,我卻最最感受到由心腔湧出來的高興。因為,我最深刻地體認,一個低層新聞從業員,確實也能為社會的進步,盡一丁點兒的力量。
先知的新聞人
這項贈獎的最大啟示,應是再一次強調大眾傳播事業「守望」的功能,也是再度提醒新聞事業在潛移默化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消費者運動在今天的普及,是當初參與者無法精確料到的。但是,如何預先看到天候變化前的雲彩,如何主動嗅到地下泉源的氣息,如何勇於栽下第一枝綠條,才是能夠期望濃密綠蔭、現代新聞從業員的共同行動。
我代張作老領獎致謝時說:「他要向各位致謝,也要致歉,因為他今天不能站到台前來。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事實上,張先生很少站到台前來,但是,所有重要觀念的實現,都是因為獲得了不在台前人士的肯定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