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構境與事件全貌_獨立評論@天下
本文同時刊出於:獨立評論@天下 2015/01/17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2302
吳統雄(世新大學/臺灣大學,退休記者、曾在美國幾所大學任教)
華府雙橡園元旦升旗事件,再次顯示臺灣「媒體構境」蓋過事實的現象。媒體宣稱美國強烈不滿,但所強調的美國「嗆狠話」,都是美國依法必須之詞,而沒有報導美國「正式書面記錄之結論」與完整過程意涵的真相。
華府升旗的意涵在於試探「臺灣主權象徵」,在安全範圍內如何再開拓具體作為。過去在美國,曾有國慶酒會不得出現國旗、駐美代表不得公開致詞等,但已逐一放寬;而近年在國際上,免簽國家大增、司法裁判獲得承認…擴大了「臺灣主權實踐」,都是這樣邊試探、邊爭取成功的。所以是小升旗、大意涵。
達陣成功還是弄巧成拙?
當然試探必須考察效果,就是「臺美關係是否生變」。如果沒有任何變化,就是「在預期條件內軟性達陣成功」。如果美國表達了造成變化,那就是弄巧成拙。
美國到底有沒有認為此事影響臺美關係呢?美國國務院每天都會公布1份記者會問答全文(Daily Press Briefing),表達美國對國際事務完整的態度。
不幸的是,臺灣部分媒體不但沒有客觀報導真相,反而發生斷章取義、移花接木,甚至主觀、主動製造誤導與困局的現象。
在簡述國務院記者會真相之前,根據臺美陸的歷史與現況,美國政府對臺灣的任何試探,不論知不知情,都只能說不知情;不論同不同意,都只能說不同意,在表面形式上也不可能給予積極回應。而對臺灣人民最有利的方法,就是和平演變、不爭口舌、爭取默認。
不知情‧不同意‧不理會-卻被媒體扭曲
但臺灣和美國爭取默契的努力,卻被深綠集團盡洪荒之力去破壞阻撓。
美國國務院對升旗事件,臺北時間1月6日的第一次發言,源於來自臺灣的深綠記者,開宗明義就直接挑選負面衝突而問:
「你接到中國大陸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抗議嗎--「那個中國喔」?(you get any formal or informal protest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that China?)」
發言人莎琪沒有受到他的誘導,只把「遵守3個公報和臺灣關係法」的制式答案背了1遍。
該記者馬上就直捅向撕裂臺美關係,再問:「我們是否可說:相互信任是臺美關係中,較重要的關係?是嗎?(So can we say that is a stronger
relationship – mutual trust between the Taiwan and the U.S. relationship? Can we
say that? )」
莎琪立刻明確回答:
「此事對臺美關係沒有任何影響(Nothing has changed as it relates to
our relationship)」。
但該記者反復一直問,中國大陸到底有沒有抗議。
發言人用了一個非常有深意的回答,結束了這段糾纏。
她答:「我沒有任何消息。我建議你去問中國大陸。(I don’t have anything more. I’d point you to the Chinese
on that.)」
對美國「正式語言」有認識的人,知道那是經常出現的句型,相當「如果你聽說,那是他說的(亂說、自己說)」。直白的講就是:「如果大陸有抗議,那是他的事,我不理會。」大陸其實是被美國暗中揶揄了。
總結美國的基本態度,就是事前並不知情,依法不同意,但強調「此事對臺美關係沒有任何影響」,以及不理會大陸。
但通篇所反映的真相:臺美關係沒有改變,沒有獎勵、也沒有譴責的記錄,到臺灣媒體後,竟然變成完全沒有事實根據的輕浮報導:美國對臺灣「打臉」。本文附錄有《美國國務院記者會全文》連結,讀者可以自己檢視,完全沒有任何1句可稱為「打臉」!
記者9次硬逼發言人講負面的話
第二天臺北時間1月7日,記者又對升旗事件連連追問『9』次,發言人莎琪前『8』次,都以「和昨天一樣」「沒有新意」回復。
到第9次,莎琪終於多說了一些:
「…我們對此事件失望…美臺有堅強的文化關係,但是我們沒有正式外交關係。同時,我們會持續與臺灣適當的官員討論此事。(…
we’re disappointed with the action. … We have a robust set of cultural
relations, but we do not have diplomatic relations. And we’ll continue to
discuss this with the proper officials.)」
記者如獲至寶而詰問:「這就是你比昨天說的多了一點,你現在說你對此事感到失望。(But that’s a bit more than you said
yesterday. You’re disappointed in it.)」
莎琪答:「我相信我的意思和昨天完全一樣。(I believe I said
exactly that yesterday.)」
記者以反諷語氣回應:「你昨天有說嗎?有嗎?(You did say that? Okay.)」
這段記錄結束得很妙:
莎琪:「但是--But --」發言人無言而終。
整個讀起來,就是記者硬逼莎琪一定要講一些負面的話。
特定媒體再逼40次
第三天臺北時間1月8日,臺灣驚爆AIT提出三點聲明,延用了「失望」一詞。
但最最不幸的是,這是部分媒體聯名透過電子郵件要求AIT「踹共(臺語:出來講)」的。
AIT的失望聲明不是主動表達,而是被部分媒體逼出來的!
但同一天(美國時間1/7),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記者會再次強調:
「我們與臺灣有堅強文化連繫,這種關係沒有改變。(we have strong cultural ties with Taiwan. That hasn’t
changed.)」
對於記者一再向負面引導,發言人也作了一個軟性回擊:
「我想在過去幾天,我們已經問答相同的問題40次了,我能夠告訴你相關的問題的資訊都已經說了。(I think we’re kind of 40 questions
past where I have something to offer you on this particular line of
questioning.)」
美國之音展示美國的政策
也在同一天,美國政府的法定國家宣傳機構「美國之音」,發表了對此事件的網路民調,逾過半56%支持雙橡園升旗,反對的約25%。
《美國之音憲章 (VOA
Charter》》規定:「美國之音必須作為一個一貫可靠的、權威的新聞來源,美國之音播送的新聞必須準確、客觀、全面。(VOA will serve as a
consistently reliable and authoritative source of news. VOA news will be
accurate,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以及「美國之音將清晰而有效地展示美國的政策,以及關於這些政策的負責任的討論和意見。(VOA will present the
polic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clearly and effectively, and will also present
responsible discussions and opinion on these policies.)」
可知「美國之音」實為美國政府借媒體的形式、非官方職稱的身分,經由「負責任的討論和意見」「清晰而有效地展示美國的政策」。
美國政府媒體已經「『清晰而有效地展示』逾過半56%支持雙橡園升旗」。可惜,臺灣媒體卻仍然堅持硬造「美國大力反對」的虛境。
「美臺關係不變」事實原句‧少據實引用
美國國務院從頭到尾強調「美臺關係不變」的事實原句,少有媒體據實引用,卻一再擴大美國並沒有超過正常限度的談話,不但不客觀報導,還主觀連問9次、3天問40次、還寫信去逼AIT表態,完全超過媒體的正常行為。
在「地點與時序」上,不反映中央國務院(大街上)不置可否的真實態度;卻強調在國務院下屬海外單位(小巷裡),被媒體所迫的負面回應。
3天的事移花接木成為4罵
更難以理解的是,有媒體竟然利用美、臺的時間差異,把發生在3天的事,移花接木成為4天,更泡製成「美國一天一罵」。
觀察其所謂「罵」,是美國數十年來「依3公報、臺灣關係法」只能講的話。難道要美國公然宣稱違反「3公報、臺灣關係法」,才不是罵嗎?
1月13日,AIT處長馬啟思出席「傳承與蛻變:台美關係:1979~2014展」完全沒有碰觸此議題,並在書面發言中宣示「台灣已在全世界贏得一席之地。過去35年來歸功於『台灣關係法』,美國和台灣為我們的友誼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今日我們也將繼續加深彼此的情誼。」。
馬處長的談話,再次印證本文作者的觀察。可嘆的是,臺灣媒體又把美國從頭到尾,沒有變更的態度,扭曲為「轉為低調」。
打手竟然不是大陸、而是部分臺灣深綠媒體
雙橡園去年已升旗,今年加典禮,更有三軍官兵戎裝出席。可知臺灣外交人員,是以長達1年的時間準備,試探擴大「臺灣主權」被更尊重的可能,這是個成功的試探,更展示了臺灣全民喜悅的情景!
沒有料到積極來破局的,強迫美國不得不說法定負面詞彙,又把「美國被媒體強迫發言」的事實,相反扭曲為「引來美國關切」,以建構這項試探失敗了的不實情境。這樣作的竟然不是大陸、而是部分臺灣深綠媒體!
附錄:美國國務院記者會全文
(美國時間2015/1/5-7日)
http://www.state.gov/r/pa/prs/dpb/2015/01/235595.htm
http://www.state.gov/r/pa/prs/dpb/2015/01/235630.htm
http://translations.state.gov/st/english/texttrans/2015/01/20150107312737.html#axzz3OQnzaRep
後續發展
「臺灣主權實踐」與「大新聞意涵」
原刊:https://www.facebook.com/SeanTXWu/posts/1038929436134079:0
在本文刊出1個月餘後的2月24日,美國國務院宣布核發我國駐美代表處新車牌,由「外國機構」車牌,提升為「外交車牌」,這是臺美斷交36年後,我國駐美機構繼首次升上國旗後,再首次掛上外交車牌,等同承認臺灣外交地位,是臺美關係的又一實質重要進展。
這一事實證明了本文論點:「臺灣主權實踐」的方法、詮釋與預測。
而此新聞事件則也反映了部分媒體,對「大新聞意涵」的誤解、甚或誤導。
臺灣主權事實‧不斷提升
主流媒體心態‧不斷沉淪
36年後,我駐美使館首升國旗,再加首掛外交車牌了!
原刊:https://www.facebook.com/SeanTXWu/posts/1038923772801312
臺灣於元旦在華府升旗,主流媒體一片痛打,抨擊臺美關係將下降。
只有統雄老師依據事實、歷史、環境意涵(context),說明升旗是反映臺灣主權事實提升的真相,並預測臺美關係將更進一步。
當時所有主流媒體均拒絕統雄老師的觀察,甚至在統雄老師貼出回應後,還繼續捏造更多謠言打擊升旗事件。
幸而,最後終有〈獨立評論@天下〉,保留了統雄老師的預測。
才不到一個月,美國又用承認臺灣外交地位的事實,支持驗證統雄老師的預測了!
不是主流媒體是瞎子‧只有統雄老師有眼睛
而是主流媒體因意識型態與私利‧拒絕事實、扭曲真相!
臺灣的發展與成就,是臺灣全體人民的事。
而當前主流媒體的沉淪與劣化,和「老國民黨」時代的主流媒體劣行完全相同,只為特定政治利益團體服務!
****
首掛外交車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5000402-260102
首升國旗: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2302
與編者的通訊
榮幸兄、光瑩編輯好!
感謝採用本文。本文是我近年感受最深者之一。
第一、
大眾忽視臺灣主權伸張最有利的方法,就是不爭口舌、爭取默認。
第二、 媒體欠缺對新聞的研究,包括:完整資料、時空生態、與事件意涵(Context)。
同時,少數意識型態高漲的媒體主導新聞方向,多數欠缺熱誠與對國際事務認識之媒體跟進,形成一面倒。甚至眾多評論人,也沒有查證比較資訊,以媒體所構建的情景作浮面反映。
此事件就是形成「沉默螺旋」的現象之一,也是我長期研究「理性抉擇」不敵「社會相信」的印證之一。
謝謝,並頌編安。
譯文語氣的討論
榮幸兄,
感謝你與各位〈天下〉同仁,願與我一同反省學習。
----
美國正式語文記錄少有語氣詞,但表達時之句型仍有語氣。
譬如,「– that China?」加了Em dash 「– that」,通常為了強調定義範圍的語氣
set off definitions,中文較貼近的表達,可能是「那個中國『喔』」。
當前語文表達重視快;而我仍保有「一字推敲」良久的老習慣,不知是否適當,也歡迎討論。
讀者回應
Chungjen Hsieh 先生回應:〉後來瞭解了一下,在美國國務院記者會上一直發問的臺灣女記者,應該是自由時報駐美特派員曹郁芬。〈
〉所謂AIT三點聲明,AIT根本沒有放在官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