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鋼琴的人一定要彈Beethoven的 Fur Elise,她是公認的十大鋼琴名曲,也是Beyer的壓卷之作,鋼琴技巧的集大成典範。 她為什麼會給人「好聽、又好彈」的感覺呢?因為她基本上就符合統雄美學的「統一與變化」論,建構了「起承轉合」的進行,「起承合」是統一,而又粧點了適當的變化,符合科學美學知識的內涵。美學是可以建構的,這首曲子建構的素材就是:結構、和弦、節奏、與速度。

如播放器無聲,請按 refresh 重新載入頁面。
在單一視窗內閱讀本分析若使用 IE 框架瀏覽器,請點此連結閱讀
曲式分析與設計進一步說明,請參考「曲式分析與設計」。
以下將全曲再分段解析,歡迎一邊聆聽、一邊閱覽。

全曲

點這裡同時瀏覽樂譜點這裡同時閱覽樂譜

結構

她的結構是:

{A}-{B}-{A}-{C}-{A}

為了豐富化,轉了2次。

那是否沒有「起承」呢?

有的。表面上不明顯,實質上卻很清晰。

{A}-{B}{A}-{C},形成大的「起承」。

{A}大段又是由 [a1]-[a2]-[b]-[a1]-[a2]組成的,有內部的「起承轉合」。而其中「起」與「合」的[a1]-[a2],形成{B}的「起承」。

{A}-{C}的設計,也是相同。{C}大段中更又有另一組內在起承轉合。

統雄社群-音樂美學
統雄詩歌樂音樂美學
給愛麗絲的分析
格律的破與立
譜曲的美學探索
我唱我歌‧創作專欄
片言片語‧樂評專欄
統雄數位音樂活動
統雄音樂作品選
我,被禁唱的民歌手
數位音樂創作教學
臺大數位音樂實驗室

模進

那「承」與「轉」的感覺是如何設計的呢?

同時,Fur Elise 的升降記號很多,看起來很難,其實卻「很好彈」,又為什麼呢?

答案都是合理的「和弦的進行」。

「承」的技巧稱為模進 (imitation),包括旋律(相同、相似、平行、反向)、和弦進行、與節奏型(相同、相似)的模進。

主調轉屬調,會有「婉轉」的感覺;主調轉下屬調,會有「迴轉」的感覺,而轉其他的關係調,也會有不同的效果。

{A}大段的[a1]-[a2] : Am-E-Am主調轉屬調,再轉回,最常見的起承設計之一。旋律極相似,節奏型相同,形成非常自然順暢的起承進行。

模進[a1]-[a2]
點這裡同時瀏覽樂譜點這裡同時閱覽樂譜

轉調

「轉」的技巧包括旋律的不同、和弦「轉調」、與節奏型的變化。變化的元素愈多、愈劇烈,「轉」的感覺愈強。

{A}大段的[a2]-[b]: Am-C-Am 小調轉大調,加上旋律與節奏型變更,達到段內「中等轉折」的效果。

小轉[a2]-[b]: Am-C-Am 小調轉大調
點這裡同時瀏覽樂譜點這裡同時閱覽樂譜

{A}-{B}: Am-C (C7-F-C7) -F 大段之間就要「大轉」,所以由小調先轉大調,再轉大調的下屬調。其中並使用了反復 的技巧,以調和連續的轉折。

{B} 大段中包括 F-C-G-E 的合理轉調進行。節奏型也完全改變,旋律穿插、反復 幾段短音階,有 fill-in的效果,伴奏則混合集中與和弦與分散和弦。

{B} 大段又可分為前後2半,前半是F-Bb/F-Bb-5/F-F,可視為 F調 F-Bb-F標準型進行的小變化,並作根音直線進行,以與旋律形成非對稱式對比。

後半段 F-Am/E-Dm-G6-G7-C 利用「3m代1」自然轉進 C調。乍看之下G6 可能誤為是 C第二轉位,但從和弦與根音的進行,視為 G6 較佳。接下去是 C調標準的 C-G/F-C-G/D-C-F-G-C進行,以上再反復 一次,但至 G為止,不回到 C,而轉到 E,也很自然。

比較要處理的是從 {B}回到 {A},設計成 G-E-E7-Am的進行。按「1-6m」 是最自然的進行,而「1-6-67」是一種有亢奮感覺的設計,當然,也必須要氣氛剛好合適,所以用了較長的3個小節以調節情緒。

大轉{A}-{B}: Am-C (C7-F-C7) -F 大段之間就要「大轉」,所以由小調先轉大調,再轉大調的下屬調。
點這裡同時瀏覽樂譜點這裡同時閱覽樂譜

{C}大段又是由另一組 [a1]-[a2]-[b] 組成「起承轉」,而再由{A}完成「總合」的責任。

[a1] : Am-Dm-Am 主要是主調轉下屬調,再轉回。但在過程中還加了很多變化。

[a2] : Am-Bb-Am 主要是「降2代5」(5就是屬調),是一種高級的代理轉調法,再轉回。在過程中也又加了很多變化。

[b]: Am 和弦與音階、半音階的快速彈奏,表現的是「節奏型」的變化。再經由半音階很順暢的接回以半音階為 motivation 的主旋律。

{C}大段整個旋律與節奏,都接近fill-in,「轉」的效果最強。

大轉{C}大段又是由另一組 [a1]-[a2]-[b] 組成「起承轉」,而再由{A}完成「總合」的責任。
點這裡同時瀏覽樂譜點這裡同時閱覽樂譜

對位與根音

複音音樂,除了和弦還有對位的設計。

{A}大段的 [a1]-[a2]-[b],伴奏對旋律都有作對位。

{B}{C}大段更強調外聲部的「非對稱式」對位。{B}大段,是高音部走快速旋律,低音部走分散和弦或長音。{C}大段,是高音部先走長音,再加快速和弦與音階,低音部走快速線性根音後,突然轉靜止,有打擊樂的效果。

根音的 walking效果,也設計得非常好,譬如:

{A}-{B}: C /Bb - F/A -C7/G  -F,而其對位都是高音C

{C}大段的[a1] :  Am -Adim 11(Edim 7/A) -Dm/A - A - Dm/A - Ddim/A - Am

Dm - Dm9 - Dm6 - Ebdim 7 - Ebdim 7 - Am/E - E7 - Am

{C}大段的[a2] :  Bb -Eb/Bb - Bb - Eb6/Bb - BbM7 - Bdim7 - Am

根音的 walking效果
點這裡同時瀏覽樂譜點這裡同時閱覽樂譜

其他細節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Fur Elise 雖然是Am調,但卻是由 E調進入旋律的,具體的和弦進行是: E- E7 -Am  。這是一種很合理的變化技法,同時,{B}-{A}一樣也由E調轉回,形成一致性與起承感。

Fur Elise的基本拍是6/16(樂譜寫3/8,但詮釋為6/16比較好), {B} 大段後半轉為12/32,而{C}大段後半更轉為三連音的複拍子,聽起來有類似9/16的感覺,這種技法在Jazz中稱為 swing,常用在fill-in中,而且拍子變了,速度感也有變化,使「轉」的對比效果更強烈。

增加樂曲變化的還有一項重要素材:樂器。但Beethoven只用了1個樂器,就把她表現的淋漓盡致!

她雖然被歸為古典音樂,許多素材的處理,其實是和Jazz的處理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才有通古今的感動。這首曲子的創作,也許Beethoven是基於他已發現知識的發揮;也許Beethoven真的是基於天才,但他的靈感還是自然的符合了知識的架構。

{C}大段後半更轉為三連音的複拍子
點這裡同時瀏覽樂譜點這裡同時閱覽樂譜